「说真的,我不确定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意义」是什么。
我只知道有刷不完的题和考不完的试,凭着“卷”的中考上了好高中。再继续刷题和考试,再凭着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上了好大学。有了好大学的文凭,就能找一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能赚钱。赚了钱就可以花。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我看到过很多有意义的人生,比如,Microsoft公司的创始人Bill Gates的发明让整个IT行业的发展向前跨了一大步,他的对手苹果公司的创始人Steve Jobs让个人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精致、方便。
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就是用他们所作所为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说真的,我不知道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还在寻找的路上。
小雨蛙做好准备,即将开始一段探寻未知的旅程。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存在的意义是让我自己感到开心,更是满足我的求知欲。
我的意义存在于<让自己感到开心>的过程中:发生在跟小伙伴们在一起聊天时,在完成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时,在突破自己极限的那一瞬间获得的成就感中;在这开心的过程中,我似乎感受到了变化。我可能更加能够关注到他人的感受,也可能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能刷新对自己的认知。打破了自己的防御型思维,把局限着自己的那个“框架”拆掉,或许找到了自己更大的潜能。
更进一步,「建筑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求甚至超过了追求开心。在满足求知欲的过程中,我会抱着“要么你说服我,要么我说服你”的态度,挑战别人的同时也挑战自己。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有了知识水平的提高,就能看到有更多角度,更深层的含义的更精彩的世界。过去,看到Excel表格就是一些面向用户方框和数字;在了解计算机编程之后,就能看到Excel表格背后面向过程的算法和函数和运作规律。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只有正反面;这是个三维空间,从黑色到白色不是转变而是过渡。
了解得越多——看待问题的角度就越多——遇到的问题就越多——解决的方案也越多——遇到的挑战也越多——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多——就越开心。
这是个<思维迭代>的过程,从未停止。一直在不停完善自己的人生,一直追求新知识,一直能让自己快乐——或许,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做一只尝试出逃的雨蛙」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井底之蛙」是一只雨蛙——首先,它长得很好看。但更重要的是,雨蛙是一种可以在田里捉害虫的蛙。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的角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的角色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不管以什么方式,这就像一个循环,大家都在用自己所能支持着自己脚下所生活的地方,让它变得更加美好,也让自己获得更开心、理想的生活——这或许也是人存在的意义。
刚从井里跳出来的小雨蛙,环顾着四周陌生的世界。抬头看到的不再是圆形的天空,周围漆黑的石壁也不见了,有的是金黄的小麦,流淌的小溪,缤纷的花朵。但是小雨蛙太矮了,看不到小麦、小溪和花朵后面是什么。
突然,它看到头顶上掠过一只燕子。
这个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小雨蛙有两种选择:1. 看了一眼燕子,让她飞走了;2. 叫住它。我希望这只想要看到世界的雨蛙能够邀请到燕子作为它的眼睛,让它能够看到以自己的视角看不到的东西。
对于未来的自己,我希望能够“出逃”。
“出逃”视野,不把视野仅仅停留在中国,把视野放得更远些,放在亚洲,放在东半球,放在全球甚至更远。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认知,“出逃”自己的局限。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迭代的过程。BLAISE PASCAL说:“思想构成了人的伟大。人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种能够思考的高级动物,这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在地球上待的时间最短,却给地球带来了最大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在于思想。有些人就是可以拥有很大的视野,他们可以考虑到很大很远的目标;但有些人就是只能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法“出逃”。
“出逃”舒适圈,有时候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这个圈子是一个舒适的牢笼,因为在里面的人能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舒适,对于大部分的人具有很强的诱惑性。追求舒适就是人的一种天性,“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如果不“出逃”舒适圈,就像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在“躺”着的过程中越陷越深,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逐渐在舒适圈里迷失了自己——代价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在圈里的人不知道圈外的世界的精彩,只能体会到圈内的“美好”。但是有一种人敢于跟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因为他们向往的是精彩的自我。在舒适圈里他们永远得不到新鲜感,因此他们不会感到满足。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先要从第一个牢笼里“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