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low Homer

19世纪的美国

19世纪的美国艺术并不是一个大多数人会去选择关注的话题。这个年代留存的美国艺术作品并不多,但是都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年代流行的有风景画、人物肖像画… 

18世纪至19世纪的美国艺术正在从欧洲风格的衍生物,发展出一种突出美国风景的独特绘画风格。在美国,十九世纪是一个增长和变化的时代。在这段时期里,美国经历了许多事情。比如,大规模的扩张、原住民的迁移、战争等….. 艺术,往往都是与时代紧紧关联着的。19世纪的美国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通过技术、地理、经济和政治。

【温斯洛·霍默(1836-1910)】

温斯洛是美国风景画画家和版画家,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许多属于他自己对事物的情怀。不论是普通人在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英雄品格,还是战士或工人之间的同志情谊,他都以水彩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温斯洛不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去学校学习画画。他所有的绘画技巧都是自己学会的。正所谓,我们平常口中说的“自学成才”。他最开始的工作是一位广告插画家,随后,他开始画油画。通过他不断创作,和他自己对人生,对自我的不断探索,温斯洛最后以他的画作名扬世界,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艺术家们。

from:Bing

一些他早期的画作

然而,霍默刻画女性的画作如《乡村学校》《修补渔网》都细致入微,体现出他那个时代罕见的对妇女的尊敬和理解。

【The Gulf Stream】《墨西哥湾流》

这幅画作是温斯洛在晚年期间创作的。这是他晚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也使他获得最有力量的美国艺术家称号。这幅画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他在不同时期创作出的作品风格大不相同。他在年轻的时候会在作品上留下许多世俗中甜美的气息,而且他也喜欢画一些那个时期流行的风景画、人物画。但是,在他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早已远离世俗之中的喧嚣、繁杂。而是选择在一个很隐蔽的“小岛”中度过了他余生的时光。《纽约时报》还曾经这样描述他:“他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的鲁滨逊”。

有人说,霍默晚年有着孤僻的性格,所以会选择居住在小岛上。他曾今在英国北海的一个渔村生活了近两年,然后又回到纽约,他曾访问了巴哈马、古巴等地,最终,他选择在缅因州的普鲁斯特海峡隐居。

《墨西哥湾流》在1899年完成了的这幅伟大的作品。这幅画使温斯洛开启了他晚年创作生涯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创作主题。这幅画反映着缅因州海边渔民生活与经历。他用着绘画的方式讲述着故事,并且能将人物坚韧的性格放置于这波涛汹涌的海景中。

他坚持美国本土绘画,但同时也会吸取了法国印象派的一些表现形式,这让他的绘画很多元性。他美国的现代艺术作出了开创性的创作。并且海景画影响了20世纪早期许多画派的题材。许多后人都参照着温斯洛的这幅海景画进行创作。从温斯洛的画作中能看出美国自我文化意识的崛起,而他,同时也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

《生命线》(The Life Line)1884

十年过后,他在《生命线》这幅作品里,展现出了大海与人类的关系。

在这幅画中,对于人类来说,大海不再是一种美丽的风景、也不仅是一种惬意休闲的环境,而是充满致命的危险。

这幅在1884所绘画的《生命线》讲述了在面对自然灾难面前人们齐心协力的人道主义光芒。在他所营造的画面里,真实地再现了人与大海搏斗的场面,而在其中也透露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而相比5年后《墨西哥湾流》来说,这种思索显得太过表面。在后者,他将人与海的关系,上升到哲学层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追问。

Research “artist”

/Katherine Bernhardt/

这位艺术家的名字叫做凯瑟琳·伯恩哈特。

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迷恋与探索。从她对作品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她喜欢通过鲜艳的色彩来表达她自己。

她的作品都是在画布上完成创作的,通过颜料之间的组合搭配使得她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

她喜欢流行元素,比如说最近很火的粉红豹、火烈鸟等图案都会一一出现在她的作品当中。

她的作品风格来源于非洲织物上面看到的蜡染图案,还有对街头涂鸦的喜爱。

她给了我启发。第一个启发就是颜色。我在欣赏她的艺术作品的时候,首先就被她画面中的颜色所吸引住了。她非常擅长用颜色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让我的眼睛很难去离开她的画面。我不喜欢粉色其实,但是在她的作品中我好像不那么厌倦粉色这个颜色了。第二个启发就是“涂鸦”这个方式。涂鸦就是一种看似非常简单的创作手法。我其实并不是很擅长画画,所以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去涂鸦。但是看完了她的艺术创作之后,我非常想尝试,并且很想用这些鲜艳的颜色来表达我自己内心的想法。

/Alexander Calder/亚历山大·考尔德

这位艺术家所用到的艺术创作材料是metal&wire

这两个作品是他的雕塑作品。

他的创作方式就是在不同的金属上面进行绘画“paint sheet metal”.

“paint sheet metal and wire”

我非常喜欢这位艺术家!他的作品我一眼就看中了。这两个雕塑作品都是在巴塞尔展览上面展出的作品。在看这个作品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非常的简介明了。不会像是其他作品中的那样繁杂,有太多的信息量而无法找到主题。这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只看一眼,就快速的记住的他作品的模样。【艺术作品因为为了美观而增添多余的元素。】

他的作品是抽象的,与上一位艺术家不同。他运用抽象的方式来展现了他的想法。在他的作品中,我难get到他在想什么,因为他留下的线索太少了。但是,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产生出许许多多有关自己的联想、想象。他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导火线,引起了我脑海中好多的联想,和回忆。【我想,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可以让每个人都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来产生属于作品和自己的连接。】

/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的折纸系列是我见到过最令我吃惊与崇拜的艺术作品之一。

三宅一生,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服装品牌。他的艺术材料就是布,他的艺术理念是“一块布”。【他的艺术作品就是把商业与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在我看来,真的是完美。我以后,或许会朝着他这样发展我自己的艺术生涯。(想的太远哈哈哈)

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一眼就分辨出来是不是他的。因为他的作品真的是太有独特性了。【在明确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之后,要让自己的作品变得独一无二。】没有人能模仿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他总能想到令人意想不到了设计。并且,这些设计往往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与艺术,被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看完他的设计,让我对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连接,更加开阔了我的视野。并且,我很想尝试运用服装,或者说,布料来创作我的艺术作品。让图片,和布料进行结合,应该会很好玩呢。

/Ben zank/

Benzank的摄影作品带给我了太多的启发。看完他的摄影作品之后,我一直都在尝试拍摄人体。比如说最近我特别喜欢拍摄我自己,这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他的构图,他对于构图的巧妙之处也带给我许多灵感。比如说利用错位来拍摄出特别有意思的照片,让人看着觉得非常神奇(图一)。

/薇薇安迈尔 Vivian Maie/

我最喜欢的摄影师。

她的作品让我爱上了摄影。爱上了利用光影来拍摄照片。她对生活的感知力是极其的敏锐的。这一点也是启发到了我。这让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留一个心眼儿,并且去记录生活当中的细节们。影子,在她的作品中总是频繁出现,这也让我爱上了影子。这个元素直到现在,都是我最热爱的元素。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文艺复兴在艺术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它发生的时间是在14世纪-16世纪。在这段特别的时期里,有许多推动着文艺复兴发展的“艺术家”。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中的典范,并且也是历史上永远不可能被遗忘的人。每一位“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过去的观念(“黑暗的中世纪”)做斗争,并且创造着新时代的“艺术”。这里指的艺术家并不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画家,而是那些用着艺术的手法去展现自己独特,并富有创造力的观念的那一群人。

【布鲁内莱斯基】

图片来源于:bing

在这些“艺术家“中,布鲁内莱斯基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佛罗伦萨的一名建筑设计师。就是这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完成了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随之,他的故事,也就此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绘画。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主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但同时也是人人皆知的“烂尾”,因为它的穹顶建造难度太大了。于是,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它,曾经超过100年的时间,都是一个“烂尾楼”,直到布鲁内莱斯基的出现,才让它成为一座完整的教堂,随之变成了现在人人去到佛罗伦萨都会想要登顶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在那段时间里,“烂尾”是人人皆知的一个话题。许许多多建筑设计师都听闻这个话题,并前来递交设计图纸,希望这个伟大并且艰难的责任可以由自己担任。布鲁内莱斯基其实并不是正统的设计师,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学。与他同时代的吉贝尔蒂,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设计师,于是,属于布鲁内莱斯基的励志故事就此开始了。吉贝尔蒂可以说是布鲁内莱斯基的死对头,他也想得到设计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资格,并且有这份伟大的荣誉。与著名的吉贝尔蒂作斗争,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再说,设计这份如此艰巨的任务也是难上加难。但是,布鲁内莱斯基从来没有放弃过,甚至说,连放弃的念头都未曾有过。

他的励志故事被后世编写成了小说,也就是现在的儿童故事书《圆顶怪杰》。布鲁内莱斯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是他的精神,他伟大的作品/想法,会永远的留存在这世上。致那些曾有放弃念头的人。

图片来源于:bing

在介绍完布鲁内莱斯基的励志故事之后,我就来说说它最伟大的作品–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烂尾“之所以是“烂尾”,因为它太难建造出来了。从1420年-1450年,前前后后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有“穹顶”。穹顶的建造难度如此之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直径太大。在当时的意大利,本来可以用欧洲流行的哥特式建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南征北战中,古罗马的水泥技术早已失传,无法再盖出那样的大穹顶。

图中展现出了没有穹顶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布鲁内莱斯基解决了这个难倒了千万个人的难题。它采用的方式是:哥特式+罗马式。建造的方法是,先用肋条把圆形的拱顶的轮廓搭造出来,然后使用较轻的材料把空隙填满。这样,穹顶就拥有了哥特式建筑的骨架与罗马式建筑的外形。

穹顶里面的肋条

除此之外,“空心拱”也是布鲁内莱斯基的创作之一。空心拱就是让教堂的穹顶变成内外两层材料,这样既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又给墙减轻了压力。这样独特的结构方便了人们进入穹顶内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登顶”活动。

穹顶内部
内部结构

在高处看穹顶(2019年夏天拍摄)
仔细看,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们站在穹顶上的观望台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基础,随后出现的教堂上的圆顶都是采用了布鲁内莱斯基的这套方案。唯一遗憾的就是,布鲁内莱斯基在去世之前,没能看到穹顶的完工,所以后世,人们在大教堂的旁边建立了布鲁内莱斯基的雕像,让他永远看着它那伟大的穹顶。

这是我去意大利所拍摄的(让我爸沾沾光)

Hopeless

在这个尝试中,我又一次运用到了“手”这个元素。这个元素在这个项目中,总是频频的出现,它好像与我,有着很多的连接。

这个尝试的地点,就是在我家的厕所里。当时的情绪很不好,于是就运用了黑白,这两个颜色来表达。这几张照片,都是由我自己所拍摄的,所以运用到了一个重要的工具“镜子”。镜子可以发射,于是我就通过镜子来拍摄我自己的手。很多光从我的头顶照在我的手上,于是就留下了光影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然发生的,它完全和我的手,融为了一体,就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我的情绪好像变得更加绝望了。我很想哭。

水,一滴一滴的滴在了我的手上。我很想找到一个支柱来抓着,这样可以让我变得轻松一点。但是,我根本找不到。





水,顺着我的手,一点一点的滴到了地下,与尘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