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一些回忆

 来厦门,是早就安排好的一次行程。目的性很强,是为了看展,“集美阿尔勒摄影展”。

 目的,是一个随时就会发生改变的一个抽象词,它走着走着,的确就改变了。随着烟火味和接地气的声音,目的性变得越来越微弱,它们消失在油烟中,逐渐散去。

  这次来厦门令我收获最大的并不是摄影展,而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只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既不是明星,也不是什么有身份地位的人。但是却惊讶到了我们,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独特而又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最宝贵的,最打动人的。

  一个咖啡调酒师、和一个18岁到处旅游的小伙子。他们的出现,令我们的旅行变得有意义。

  二十八号那天,刚下船,我们随着人流,一直向前走。一路上看到许许多多的餐厅,每个餐厅的门口,都站着一个人,不断地在向路过的人招呼,希望可以来到自家餐厅吃午餐。我们早已饿扁的肠胃看到了那些热情的人忍不住的想快点吃饭。于是,我们便来到了一家门口贴着好几个“大众点评推荐”的小餐厅落座。我们坐下后,来了一个一看就是南方人的中年男人叫主席去点菜。我也跟了过去,没说话,把选择权交给主席和那个人。主席一边听那人介绍,便一边点了好几个菜。我就记住了姜母鸭,因为是第一个上的。

这个小餐厅上菜很慢,“下功夫是需要时间的”。吃完了几口香味十足的姜母鸭,我便去了个厕所。等我回来,主席和大脸妹已经开始吃鱼了。主席一边吃,一边说有一个小伙子真厉害。我问他为什么觉得厉害,主席便说,这个小伙子去各个城市打动,顺便旅游,厦门已经是第八个城市了。他说完,我便觉得这人有想法,会玩儿,跟我好像啊哈哈。没多聊,小伙子就走了,拿着手里的脏盘子。在他要往厨房走之前,他和我们说他一会儿再来陪我们继续聊。估计是要工作吧,人家还得刷碗呢。

我们吃完了大部分的菜,还有螃蟹和皮皮虾没怎么吃。我刚拨完一个皮皮虾,满手油,不打算继续吃了,那个小伙子就带着手套来了。这次他可以跟我们讲讲他的故事了,顺便服务我们。

从他的嘴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的故事,一个带着梦想在不断尝试的年轻人。他家是个偏僻的地方,具体是哪,我忘了,反正不是个好记的地名。他今年才18岁,刚成年,说这是特别的一年。刚开始我还以为这个“特别”是指今年疫情,原来是指“18岁”。他在这个餐厅已经打工两个月了,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中午起床,下午工作,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会去咖啡馆里喝点东西,然后写小说。晚上会写写日记,喝点鸡尾酒。他说日记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习惯,写很久了。他还说了很多,比如说他之前会烫头发之类的,但如今他花的都是自己赚来的钱,每天就花个一百多。

生活是什么?是存在在每个生命体中的。人,生来就在生活。做的一切,都是生活。工作是生活,学习是生活,玩儿更是生活。

主席说他没想到在鼓浪屿会遇到这么有想法的年轻人,才十八岁。我也没想到,这么有趣的灵魂原来无处不在,居然还让我遇到了。小伙子对生活的热情,追求,是大部分人年轻人感受不到的。我作为一个观察者,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人,觉得这次旅行是有意义的,开眼界了。

这么简单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并有追求。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受教育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