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刘子渔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

每个不同个体都是通过经历不同的故事后塑造了专属于ta的思维模式,性格以及价值 观。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刨析自己的一些经历所带我的不同思维角度,将自己对于很多事物 的看法做出深刻且富有意义的分析,也希望你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斩获对于刘子渔的新认知,新看法和信息……

防御型思维–应该思维

我持有的这个应该思维与我生活中与朋友的相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让我逐渐产生了一个我在拥有后有强烈欲望想要改变的习惯:80%的空余时间都是围绕朋友们度过,在面对选择和事情时都会自动先思考同伴们的感受。其次,就是在学业或是生活中会养成一个时时刻刻都试图观察别人的工作进度,担心别人是不是会比自己的某些部分优秀等没有自我的状态。

在我进行举例之前,想要自述一段过去与应该思维产生联系的经历。
小学六年义务教学,度过四年,所有的课程都是和同班里的同学一起上课。于是,在这四年中我也已经适应并建立了属于自己极其安全,固定的社交圈。无论发生负面事情/正面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同自己熟悉的伙伴们一起分享。但在来到探月之后,我发现流动性串联着所有的教程,没有固定的班级又或者是同学,所有人在探月社区中都享有着自由的权利,无论是在社交上,还是时间规划上……因此,自己原本固定化的社交模式在来到探月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例如:oweek期间有几位非常熟识的朋友,但在刚刚开学时却因为没有重课或者其他活动上的交集,那几位朋友就迅速的融入到了另一个我完全陌生的社交圈里,并且也在沟通上略显回避和冷淡。而在这时,我的应该思维就逐渐代入进去了。
我总结性梳理了我常规会产生应该思维的思考模式:

“因为我们曾经那么要好,所以你就应该继续和我保持联系,和我一起玩。”

但针对出现的这个应该思维,我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思维问题呢?我在HOW中已经写入解决思路了~

情绪/情感

「控制领域」


控制感是我们最主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它能够让我们在控制某些事,物,人的时候获取精神上的快乐和胜任感。而当我回忆起来关于控制感时,最先回忆起来的就是自己在空余时间分配自己时所持有的控制感。它不会时有时无,而是完完全全的持有在我的手上。尤其是自己在每个周五的下午自己一个人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打开车窗,乘坐汽车回家时的那种来之不易的解脱感时,很奇妙。

但抛去这些美好的时刻,我的控制感经常会在我自己这个个体,与未来,也就是从事的职业,方向挂上了钩的话,我就会感受到控制感的时有时无。即使你可能会想,这是我自己的路,自己的未来啊,为什么会没有控制感呢?因为我直到现在还都处于一边迷茫着,一边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拼命探索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但偏偏自己就是找不到能够令我在听到这个职业/志趣上能够由内而外的兴奋,并且能够带着满怀的激情去为它付出和努力。因此,控制感的可有可无在这时就会出现。而最能让我失控的情况主要就是时间上的流失。例如:我常常对自己催促写作业的方式就很像哄小孩。自己在心里默默的说刷完这个视频就去写作业,写完再看多好啊,轻轻松松的。但事实确实自己一刷起来就无法自拔了,于是再一抬头,发现时间流失时所带给我一份惊慌失措且失控的控制感。

Posted in WHY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