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教艺术确实是一个让我着迷已久的主题,无论是佛教还是将艺术结合后的佛教我都有尝试进行深入的了解。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主题上我确实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到了这个宗教原本的样子。作为一个宗教,我相信不同的人对它的认同程度或许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下内容大多是史黛西也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一点点简介,如果与你的观点冲突你可以直接只当这是我的一派胡言,但是,当然了,还是希望你能读完的,希望能给你一些新的思考。
在讨论佛教艺术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先试着谈谈佛教到底是什么。佛教目标简单看来可以被总结为八个字:破密开悟,离苦得乐。在我的理解中前4个字,也就是“破密开悟”前调的是人修身养性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佛教的不同教派是有一些理解上和方法上的不同的。但是也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或是在各个教派中都经常会提到的词。例如,空性见,出离心和菩提心。“空性”是一个佛教中还比较经典和难理解的词汇,同时也是以上三个的基础,所以在这片文章中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于“空性”一词的理解。举个例子,假如汽车被完全拆散,汽车就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地的零件,这时,就能感受到汽车具有这种“空的性质”(各种事物因为因缘暂时和合的一种现象)。因为惯性的思维,哪怕汽车被拆散,零件散落一地,很多人还是会将这些单个的零件称之为“汽车的零件”。如果仔细思维,会发现零件也是由更小的零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才称之为“汽车的零件”。假如把某一个汽车零件进行更细致的拆分、溶解、再造之后的东西就无法称之为“汽车的零件”了。这时就能体会到,这些零件也具有一种“空的性质”。
扩大一下视野,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因为某种因缘而组合在一起,又在一段时间后分散开,之后又因为其他因缘组合在一起,不断这样下去,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例如“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山”、“海”、“电脑”、“手机”、“人”。
似乎由此可见,万事万物皆有空性。假如说某物实有,就暗示、倾向认为此物是那说它没有呢?但此物在此时此刻的这种组合情况下确实是有某种作用力的,粮食能充饥,拳头敲头确实会疼。永恒存在,但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实相上并非如此。于是佛教中关于空性的描述是“所空非空非所空”。这句话看上去很抽象,还有点玄学。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大的意义是它说明了佛教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个人体验。佛教强调要想真正的理解“空性”是什么,只从逻辑,概念,智识上是永远无法真正理解的。所想要了解是需要体证的,那种无以言状,超越逻辑、二元的境界才能真正体会空性是什么。那么如何去体证,如何去修行呢?这个时候佛教艺术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佛教艺术在我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辅助修行。
通过看到佛教对于“空性”的解释,也能看出一些佛教本身是个什么感觉的宗教。“感觉”这个词的确有点抽象,甚至说出来还有点不负责任,但是对于宗教我实在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词语。我自认为是一个对佛教没有完全了解的人,每想到一个词语,我都会担心由于我的能力而使得表达不够准确,所以我还是会倾向于用一些模糊的词语吧。
在以上的描述,我们得出佛教艺术主要是辅助佛教徒的修行以及传播佛法。接下来我会按照时间线(佛教传播)尽量概括到更多种类的佛教艺术品,希望这样可以使得对于佛教艺术有一个宏观的概念。
佛教艺术自然与佛教高度相关,但佛教艺术也确实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内容,目的,形式等可以分为很多种叙述方式。但是这些很难使得我们真正产生对于佛教艺术的宏观理解,而宏观理解又是必须的。经过一些研究之后,我发现佛教有一种非常高效率又有意思的梳理方式,就是通过时间线展示佛教艺术的传承与改变。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将简述佛教的历史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所传播到的不同的地区所保留下来的佛教艺术作品。
黄金时代(古塔时代)
佛教艺术在印度继续发展了几个世纪,在古塔时代(也称为黄金时代)蓬勃发展,古特塔时代持续了4至6世纪。今天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的所有作品古塔时代的作品都是宗教雕塑。这段时期的历史是否准确其实依然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介绍也并不全面。以下是一座暂且被认为是黄金时代的雕像。
Buddha and Bodhisattvas (Gupta period, 5th–6th century), Eastern India via apollo-magazine.com
佛教扩展到印度以外的地方时,其美学与其他影响混合在一起,导致对宗教和艺术的看法不同。佛教艺术有两条主要路线:北部路线,始于公元1世纪。在大乘佛教突出的中亚,西藏,不丹,韩国,日本和中国,以及在南乘佛教中占主导地位的缅甸,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南部路线。
北线
在阿富汗,佛教艺术蓬勃发展,直到7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播。阿富汗艺术的最好例子是巴米扬的佛陀,以及融合了希腊文化或希腊罗马风格的影响和后古普塔举止主义的雕塑。但是,伊斯兰宗教不容忍佛教,因为它不是“书中的”宗教,并且被认为依赖偶像崇拜。在伊斯兰艺术中,人类形象艺术被禁止,这导致塔利班政权对佛教艺术的系统性破坏。(“书中的”意指“of the Book”)
在中亚,前汉向西方的扩张导致了希腊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希腊-双峰王国对佛教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导致佛教扩展到丝绸之路的社区,那里的一些城市到处都是佛塔和佛教寺院。受印度和希腊文化的雕塑以及G陀罗风格的影响,中亚东部地区充满了塞林人的艺术。
在中国,佛教出现于公元一世纪,并将雕像的思想带入中国艺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早实例之一是在四川省汉代墓葬中发现的雕塑,大约在公元200年创作。在唐朝,艺术家们通过古普塔时期的影响。在中国的一段时期,佛教也曾经被禁止,经历了一段没落的时期。但中国是佛教艺术收藏最丰富的国家,其中包括甘肃省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这是最重要的佛教雕塑场所。
(注: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近代以来,莫高窟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资料来自网络)
在西藏,最重要的创作之一是曼陀罗,曼陀罗是一个“神庙”的图,由一个圆圈围成的正方形组成,其目的是帮助冥想时集中注意力。
“曼陀罗被认为可以透过精密的图腾、坛场能量、几何中的体结构奥秘,以及色彩的力量,从而连接我们内在的圆满力,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曼陀罗绘画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灵语言,也是一种开启心灵之窗的内在语言,它不但可以帮助个体心灵成长,更能疗愈自我、沟通自我。 通过曼陀罗:可以静心;可以疏导不良情绪;可以治疗抑郁症;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激活内在能量;可以通过运用能量、意志、时间、空间来运用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
南线
在缅甸,影响最大的是印度。缅甸中部的贝赫塔诺神庙是佛教艺术的最早实例,其历史可追溯至1世纪至5世纪。可以看到古普塔时期和古普塔时期之后的影响,后来创建了佛像的珠宝雕像。
这是神庙的一张图片。目前关于神庙的介绍和信息都是比较零碎的,所以在这里我无法详细介绍。这个网站中有研究人员得出的关于神庙的基本信息:
https://www.widewalls.ch/history-of-buddhist-art/
印度尼西亚也深受印度的影响,接受大乘佛教和金刚乘佛教。整个地区都可以找到大量的菩萨雕像。但是可能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可以看到佛教艺术品中最丰富的残留物,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婆罗浮屠寺庙,它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这座寺庙是根据宇宙佛教概念曼陀罗创建的,其中包括505幅佛像和一个钟形佛塔。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佛教建筑是建于公元4世纪的Ba株再也佛塔。在苏门答腊,有寺庙 Muara Takus和 Muaro Jambi,这类艺术中最美丽的例子是辛哈萨里(Singhasari)的智慧女神般若波拉密塔(Prajnaparamita)雕像。不幸的是,该地区的佛教艺术在13世纪因伊斯兰教的扩张而动荡不安,但是,在印尼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这种艺术的残余。
(以下是婆罗浮屠寺庙)
以上是我对佛教艺术大致框架的介绍,希望时间线的整理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佛教艺术在宏观上的感觉以及类别。但是佛教一定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宗教,它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探索的。
后记
佛教本身在我看来你依然存在着很多质疑,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我自身对于佛教的理解本身还不够那么的透彻吧。佛教的许多教义的经验是无法转移的,通俗点说就是“我好像知道,但是说不出来”。而佛教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有神论”。佛教不承认“造物主”的存在,这跟亚伯拉罕系宗教有本质区别。“佛”是超脱者或者领悟者的意思。这就导致通过个人“修为”达到超脱成了其信仰的核心。然而这种个人的“修行”所带来的经验是无法通过信息载体而传递的,既无法传递给他人也无法传递给后人,就只有自己知道。也就没有发展出思辨和推理,佛经就是这样,只记载结论而没有推理过程。那么他人包括修行者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一切凭着感觉来。这就导致一个很要命的缺陷:无法抵抗质疑。
就像这样:只要对方质疑整个佛教思想的基础,佛教的整个思想就都无法建立起来。既然“佛”是超脱者,那么是从什么超脱出来呢?轮回。
那么就针对“轮回”进行质疑,有三个方向:
一,质疑其来源,如:“轮回”这整套规则是哪儿来的?
二,质疑对方的知识采集手段,如:你是怎么知道“轮回”的?又怎么确定它是对的?
三,质疑轮回本身,如:为什么轮回是六道,而不是五道、七道、一百道、无限个道?大概类似的思路,无论对方拿出什么学说,都可以针对以上三个方向一直追问下去。这时候佛教要想逻辑自洽,以对抗所有质疑,就必须使用“本体论”,即祭出“某无限的、全能的实体”也就是“造物主”这个概念。然而一旦这个干,佛教就不是原来那个释迦牟尼的那个佛教了,而是西哲的佛教。又如果,佛教用:“你没有缘、你没有慧根、你还没有领悟到”等说法来回答质疑者。那么质疑者都可以用同一个逻辑的:正是因为有缘才来质疑,能来质疑就是有慧根,我领悟到你是错的。”等说法来回答。据此可以发现这其中其实有很多问题,例如似乎两个人在说的不是同一件事,不在一个频道上,但是我们无法说出这一问一答之中的问题/差异究竟在哪,同时也可以发现佛教是一种想信就信,不相信不信,讲不清楚的宗教。这也是的我发现,佛教并非是简单直接的普度众生,佛教只能修自己,不可度他人。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也不禁会问,那既然这样佛教总是搞那么多大型的法会,僧人经常传授别人开悟的方法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显然,我目前对佛教的逻辑和思想是混乱的。但佛教是否真的是混乱的,我想我并不知道。
无数的研究其实已经表明,宗教对于人类是不可或缺的。得出这个结论的学者们有的悲观的认为人类对于宗教只是单纯的需要,它是捆绑人类的工具;也有学者认为宗教或许是人类有别于野兽最关键的事情。我也很难说出究竟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希望继续探索吧。
史黛西
于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