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History|晚期欧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比较

前言: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难谈而又不能不谈的问题。难谈,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例如斯汤达尔和巴尔扎克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而朗生在他的著名的《法国文学史》里,却把他们归到“浪漫主义小说”章,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德斯在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里也把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归到“法国浪漫派”。

 这问题难谈,还有涉及更实质性的一面,就是没有哪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分之百的浪漫主义者或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者,这在很难在他们身上贴个名副其实的标签。关于这一点,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里也曾提到过:

   “在谈到象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这些古典作家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地说话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不审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注:高尔基:《论文学》,第163页)

但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也是不得不谈的。在艺术方面,这两个主义/分支在艺术上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到目前的现代艺术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同时在我写这篇文章查询资料的时候也发现,人们对于这两个主义之间的区别的理解也是并不全面的。这使得我们对于很多艺术作品有很深刻的误解,因为我们说不清楚它是什么,于是就胡乱给他贴上了一些大家都很模糊和挑不出毛病的标签,而这两个标签大部分正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晚期欧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进行区分和对比。作为论点的支持,我将引用很多文学作品作为证据。文学是一种艺术,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却也别于其他描述意识形态的文字,尤其是社会科学。文学不是通过数字或概念来说明世界,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显示世界。也就是说,文学要通过塑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饱含激情、具有审美意义的活泼生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这是我认为可以运用文学作品支持艺术的主要原因。

 正文: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他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作为创作方法,它适用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作为文艺流派,它只限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末的一个短暂的时间。过去西方常谈的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少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歌德就是一个著例。他在一八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这样说过:

   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人。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为了针对我来为他自己辩护,席勒写了一扁论文,题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他想向我证明:我违反了自己的意志,实在是浪漫的,说我的《伊菲姬尼亚》由于情感占优势,并不是古典的或符合古代精神的,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史雷格尔弟兄(注:当时德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艺批评家。)抓住这个看法把它加以发挥,因此它就在世界传遍了,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五十年前没有人想得到的区别。

注:《歌德谈话录》,第22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这是涉及本题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文献。歌德本人是标榜古典主义者,而依他的说明,古曲主义“从客观世界出发”,所以就是现实主义。席勒“完全用主观的方法”创作,所以是走浪漫主义道路的。所以很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出,不同的时期对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三者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甚至有点模糊的。所以下文我将首先给出目前对于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通用定义,并根据定义进行分析。(注: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本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尽可能找到了比较通用的,大部分认可的定义,但是如果你不认同这个定义,请依然保留你自己的想法,把我的作为参考就好了。保留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无论是歌德还是席勒,都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当作文艺创作方法来看,还没有把它们当作文艺流派来看,因为当时流派还没有正式形成。从历史发展看,浪漫运动起来较早,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个人自由和自我扩张的思想的反映,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这次反抗运动是由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启蒙运动是法国18世纪盛行的运动。启蒙运动相信人的理性是最强大的,理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启蒙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断与但是科学的突飞猛进也有很大的关系。丰特内勒甚至称:“政治,道德,文学类的著作如果是由几何学家来写会更加完美。”浪漫主义所批判的就是已经变得古旧而机械的启蒙思潮,可以说是一种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其核心就是强调人的情感的价值。所以浪漫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的创作表达,强烈的个性张扬,这些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唯心的,所以唯心主义哲学对它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是高于物质的,这在之后我所介绍的艺术作品中也会有所体现。德国古典哲学 (包括美学)本身就是思想领域的浪漫运动。单就美学来说,康德、黑格尔和席勒等人对崇高、辈剧性、天才、自由和个性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把文艺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轮廓里去看的初步尝试,都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提高了人的尊严,深化了人们对于文艺的理解和敏感。而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过于不平等也导致了主观能动性被摆在不恰当的高度,放纵情感,驰骋幻想,到了漫无约束的程度,产生了史雷格尔所吹嘘的“浪漫式的滑稽态度”,把世间一切看作诗人凭幻想任意摆弄的玩具。

在浪漫主义里面,也必须分别清楚两个极端不同的倾向:一个是消极的浪漫主义,——它或则是粉饰现实,想使人和现实妥协;或则是使人逃避现实,堕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无益的深渊中去,堕入“人生命运之谜”,爱与死等思想去。……[另一个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则企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唤起人心中对现实及其一切压迫的反抗心。我将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Théodore Géricault, Raft of the Medusa, 1818-19, oil on canvas, 4.91 x 7.16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这幅画是《梅杜莎之筏》。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汪洋中,迷雾迭起,战争的阴霾重重;一条小船,十三个孩子,七个令人绝望的白日与黑夜。他们是孩子,却被成人世界推入了一个恐怖而极端的情境,他们是孩子,初涉世却露出了与成人世界同样的狰狞。战争与宗教,天真与世故,救赎与罪恶……《美杜莎之伐》上演的是一场关乎全人类的选择与悲剧。”

这段描写来自剧作《梅杜莎之筏》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中的一段介绍。这段介绍也可以直接看出这幅作品的悲剧性。无论是巨作还是图画所描绘的都是人们情感的绝望,痛苦,悲剧以及作者对于人类现状的不满。对于人类情感如此详细的刻画以及悲观的情绪氛围无疑代表着这是一幅消极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

而现实主义作为流派,单就起源来说,在西方比浪漫运动较迟,它本身是对于浪漫运动的一种反抗。它不像浪漫运动开始时那样大吹大擂,而是静悄悄地登上历史舞台的。就连现实主义 (Realism)的称号比起现实主义流派的实际存在还更晚。作为流派而得到“现实主义”这个称号是在一八五○年,一位并不出名的法国小说家向佛洛里 (Chamflaury),和法国画家库尔柏(Courbet)和多弥耶(Daumier)等人办了一个以《Realisme》(现实主义)为名的刊物。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不美化现实”。这或许是现实主义主义最开始的含义。

科学的发达所带来的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也对现实主义起了作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高于精神的,物质才是可测量的,可以被证实为真实存在的东西。现实主义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认为艺术应当描述现实原本的样子,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基础上的,忠于事物的本体。真正的现实主义所要求的是从具体客观事物出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或现象化,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奥尔南人的饭后休息》

After Dinner at Ornans (French – L’Après-dînée à Ornans) is a 195 by 257 cm painting by Gustave Courbet, painted in winter 1848–1849 in Ornans. It is now in the 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

我十分喜欢库尔贝的这幅《奥尔南的饭后》,几个平凡的人吃着一顿日常的饭,听着平凡的琴声悠然小憩的老人和狗,平凡的画面配上平凡的名字,却撕开了那个年代诉说神话、拥抱浪漫和幻想的虚伪外衣。那个年代的巴黎人渴望这样一顿平凡的晚饭,就像现代都市忙碌的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主义作品在当代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上文所谈的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把它生硬地套到其它时代的其它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象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

后记:

其实对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我还是有好多问题的。现实主义所推崇的客观是否真的存在。浪漫主义盒现实主义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艺术本不存在,艺术好像并不是天生是“美”或者“具有艺术感”的东西,“美”本不存在,只是因为人定义了美,它才得以产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并没有绝对的情感和绝对的客观。其实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是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显然在被提出的那一刻所追求的就不是仅仅去得到一个答案。从早期洞穴艺术到科学家对于人体的解刨实验与痰多,这些其实都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共存的过程。艺术一直都处于模仿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状态。最后引用浪漫主义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远离人群,他在阴沉的幻想中追踪……

欢乐已被麻醉,他几乎渴求不幸,

即使风景变换,仍将寻找深处的阴影。

致命的轻蔑在他心中,对一切……

他总是陌生人,在一息尚存的世界里……

高昂地飞腾或深深下沉,

同那些人一起呼吸,他觉得是判决……

《浪漫主义的根源》

史黛西

于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One thought on “Art History|晚期欧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比较

  1. I do like the way you have presented this specific matter and it does indeed give me some fodder for consideration. However, coming from what precisely I have seen, I only wish as the actual responses pile on that men and women keep on issue and in no way embark on a soap box involving the news du jour. Yet, thank you for this outstanding piece and while I can not concur with this in totality, I regard your point of vie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