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History|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

宗教和艺术与我而言是有许多共同特征的,他们是人类大脑创作出来的非客观事物,他们表达人类对于世界和宇宙的理解,他们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进化。二者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同寻常的,他们满足了人类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需求。若是按照马斯洛对于需求层次的解释,我想艺术与宗教大约是属于金字塔最顶尖的需求—自我实现。事实上,两个看上相差许多,甚至不属于一个领域的两件事其实一直在相互影响着彼此。所以这篇文章我将主要讲述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以及艺术对于宗教的影响。

首先,我将对「宗教」和「艺术」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该定义并非一定准确,每个人对于艺术都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该定义是方便后续文章的内容更加统一)

「艺术」是指人类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事物,艺术是我们人类的反映,不一定是镜像,而是一种因情感而重塑的形象。艺术不受实用目的的束缚,而是超越实用目的的。

 宗教试图理解宇宙及其力量。由于在人类历史上,事实知识的范围一直在稳步增长,因此宗教观念和习俗不得不作相应的改变。例如,直到1860年,天主教堂才正式承认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宗教也是通过超自然的手段来影响和改变对我们对自然事件的认知。

宗教与艺术的内在联系

 从反映现实生活上看,宗教和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以想象、幻想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超俗、夸张的成分。宗教崇拜超自然的力量,追求彼岸世界,建立了庞大的神灵系统,整个过程无不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通过想象和幻想去表现超出现实生活的艺术的真实性。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不乏此类作品。

例如:17世纪西班牙画家藉里柯的作品《埃普松赛马》。

籍里柯,也就是《埃普松赛马》这幅画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的先驱者。他在这幅画中描绘了马的奔跑状,这种奔跑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曾出现的,但是观赏者却认为这样的表现方式才是合乎情理的。尽管宗教和艺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宗教否定现实世界,建立起超人间的彼岸世界,艺术追求美于现实世界的理想世界,其意在于升华现实世界,但是二者同样都运用了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并且成为它们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从思维方式上看,宗教和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宗教只有把信条,教义以及崇拜的对象(例如,神)具体化,可视化的呈现之后,才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例如:佛教因为在传播中广泛运用形象手段而又被称为“像教”

艺术本身也是如此,艺术所追求的是表达,表达的是情绪,视角和态度等,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观念、愿望寄予在具体形象之中从而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起到了传播的作用。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

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宗教对于艺术而言更像是一种创作主题,因而宗教也扩充了艺术的题材和内容。例如,《圣经》对于欧洲为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代表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等文学作品,都取材于《圣经》。

注释:《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讲述了人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原奉纯真无邪,因魔鬼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以致干堕落致罪的过程。

Duccio, The Nativity with the Prophets Isaiah and Ezekial, 1308-11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在绘画方面,例如这幅《耶稣降生》描述的就是玛丽在动物们注视的情况下在一个安全宁静的地方生下了基督。画面的感觉就是神圣而又平静的,没有什么画家的个人特色突出,主要表达的就是基督教的生生和庄严。

从建筑艺术来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到中世纪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从佛教的庙宇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的发展。最经典的例子其实就是欧洲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一段极为黑暗的时期,百姓们都笼罩在教皇的统治和压迫之下,没有思想自由,艺术的发展也随之滞后。艺术作品本局限在单一的宗教之内,作品只能以宗教作为主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艺术作品因为过度追捧宗教,其内容变得失真。

Maesta Altarpiece (1308-11) By Duccio di Buoninsegna.

这是在中世纪时期的一幅艺术作品,不难看出,由于将人物描写的神圣化忽略了很多对于美和真实的追求。画中的不同人物的光影是相对刻板的。

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就是以宗教题材为契机,把圣母、上帝、基督重新变成了人,赋予其人性,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哀悼基督;The Dead Christ

例如名为《哀悼基督》的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曼特尼亚的一幅作品。该作品是一幅祭坛画。他在此画中运用了前人未曾用过的透视角度,力求准确而真实地去表现死去基督的遗体,线条比较锐利和坚硬。曼特尼亚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意大利北部艺术的主要倾向:强调人的尊严和豪迈气魄,重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求实思想。这幅画对于当时的年代是一个非常大突破,艺术作品不只是一味的凸显宗教的神圣,而是把宗教中的人物人性化,拥有和人一样的质感,光影,以实物为依据。这一思想的突破对于之后的艺术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若不是最初收到中世纪的压迫,也就不会迎来文艺复兴,若是没有文艺复兴,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在中世纪时期,艺术更像是作为一种传播宗教的途径,所以随着宗教的传播,艺术以更加被广泛知晓。从这一点来说,宗教并非总是带个艺术压迫,同样也使得“艺术”这个概念更加流行。

对于宗教和艺术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一定是有许多种理解方式的。例如现代的很多艺术家也认为虽然在我们看来中世纪是暗无天日的,但当时确实是一种灵魂,信仰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概念,对于当时人们真正的想法,我也无法找到最准确的大难。艺术来源于宗教,艺术因宗教而伟大。宗教的伟大在于其解决了人类的终极关怀问题,艺术本身并不能做到。 艺术的伟大在于它是人类有思想的美的表达,而人类思想美的表达确立在人类价值得到认可的基础之上,而这基础正是由宗教所提供的。所以在一个宗教衰落了的社会,艺术也免不了衰落。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二者的一些思考,不是很严谨

对于宗教是什么其实我总是有很多质疑,并且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答案,总是去想一个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宗教似乎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词语,它不一定指代一种具体的宗教种类,好像也能代表一个人的信仰,精神等等。那么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任何创作大约都是受到所谓的宗教的影响,因为每个人一定都是有自己的精神的吧。这个问题到这里显然无解了。

对于艺术,这简直是一个每一个学艺术的人都会遇到的经典问题—「什么是艺术」。对此我没有得出极为确定的答案,我想我的答案一定会一直变化的。我想艺术更像是一个载体,而真正重要的是背后的表达,是背后那个人的呐喊或低吟。目前的我所知道的仅仅是我愿意听到这份呐喊或低吟。

很喜欢丰子恺先生曾经的一句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史黛西

于2020年3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