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Portfolio

为什么选择milestone3?

当我IP项目深入到一半时,我突然发现。怎么,我们的目标脱离了初心。

当我们尝试去改变时,却发现总是摆脱不了这个困惑。

那,当我想做到“不忘初心”又该怎么做呢?

在milestone 3中我找到了答案

我发现的问题——遇到困难时,会降低目标

我们小组之前的original target是去帮助别人解决依恋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目标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依恋问题。

我觉得出现的原因是因为:

1.解决依恋问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学底蕴,因为每个人的依恋问题都不同(不同的原生家庭),所以帮助别人要因人而异。而这对于我们几个高中生来说事可望而不可及的。

2.小组成员没有足够的动力,积极性不高,对主题的兴趣程度低下。这导致我们项目前期进度十分缓慢,浪费了去寻找专业资源或是找到更好目标的时间。

3.对待问题的态度更多是怀着恐惧的,因为依恋已经算是专业心理学的范围,而对于我们几个只学过基础心理学的新人来说,遇到困难更多选择的是妥协,而不是去挑战问题。

我对我的小组成员做了一些采访,并根据对他们的采访和自我反思制作了一个心理模型:

“不是吧,如果说要从原生家庭入手,那我们怎么可能解决的了。而且这样做的话多没意思啊,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方法,好浪费时间啊。为什么就不能换一个目标呢,现在这个目标这么不切实际,我的组员是怎么想的。找一个能相对简单实现的做不就好了,目标定这么高不就是形同虚设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也去找过我的IP主题长,她对于这件事其实表现的很乐观,她让我们去把现在能用的资源去做,有进展就是好的。然后每个人都提高积极性,让队友感受到你对产出的热情与动力。可是事实总是不美好,当我们在check-point不断排名倒数后,我们小组失去了信心,每个人的动力都降到了最低。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目标变成了—-宣传依恋问题。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和我们Double-H遇到的问题非常相似

“我小学的时候想进NBA,初中的时候想进CBA,高中的时候想进校队,大学的时候觉得能继续打球就好了”

有时不是我们的实力降低了,而是当我们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选择了逃避。

当我刚开始接触篮球的时候,我想的就是打进NBA,甚至进入名人堂,可是,当困难不断出现,自己甚至不敢再把这句话说出来,甚至把它当作一句笑话。而现在,觉得打进NCAA甚至都是一种奢侈的念想。便放弃了自己的original target,不断去降低自己的目标。最后,成果与预想的差距是天壤地别的。

可能说了这些大家不是很理解,那我觉得下面这个CLD能让大家更加理解Double-H遇到的问题

这个CLD,很形象地体现出了我们小组面临的目标侵蚀的问题。

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1、两个闭合回路2、两个增强回路 3、一个延迟4、target5、effort to improve project

在上面的回路是一个闭合的增强回路。当我们与初始目标的距离增大后,我们想要去完成原始目标的压力就会增大,便会想着减少目标,当目标减少了之后,我们与原始目标的差距就一点点拉大了。

下面这个回路同样也是一个增强回路。当我们与初始目标的距离变大之后,我们会心存不甘,便会更加努力地去更近完善我们的project,接着会在现实中看到实质性的进步,从而减小与原始目标的差距。

努力提升项目到现实这里是有一个延迟的,因为你努力之后,你需要努力完成一些重要的事件,你才能在现实中体现出此时项目的情况,以及与初始目标的差距情况,而不会直接体现出来。

这个回路的基模是采取了目标侵蚀。“目标侵蚀”基模指出,目标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来实现目标,或通过降低目标。它假设当目标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时,目标被降低以缩小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的不断降低将导致绩效的逐渐下降。

在后续过程中target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轻而易举,但是不会变成0,在增强回路中也是有极限的,当增强回路增强到一定情况时,系统会将其调节成平衡回路,限制其变动。

effort则是会不断变大,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在其他课程方面又会有考验,从而在ip上花费的时间会减少,然后又拉大差距,使的我们不断提升努力去完成它

这个BoTG或许能帮助你更容易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target刚开始目标定太高后,直接被主题长否决以及我们自己否决然后直线下降,下降到一部分之后稍微变缓,但是依然很有难度,所以还在下降,最后差不多是在35%的情况下才平稳。而effort to improve project 便从开学一直不断上升,但没有达到100%,因为不可能所有精力放在一门课上。

这个系统的边界我没有扩充的太开放(主要就是在我们的痛点,以及一些我们身上显而易见的店),因为我是从我们项目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集合起来,然后将一些相似的微观问题,集合成一个宏观的因素。因为如果我因素加的太多,这个CLD可能会很混乱,让人找不到重心。

我也为此通过杠杆想出了两种较为高效的办法

方法1:外部刺激/鞭策

因为我们ip小组,每个组都有一个运营人,然后负责我们的进度推进,所以我觉得主要运营人能做的很好,及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我们的付出以及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我们就会有高质量的产出,与原先目标的差距也会不断缩小。当我们看到自己有了很棒的产出,然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感到很骄傲,然后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努力完成产出。

方法2:外部合作

我觉得就是找专业人士与我们合作,直接把目标定高,然后不去改变。

然后专业人士主要负责解决,然后我们负责宣传与学习。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流水线,当后期我们能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后,我们便可以脱离他们,太自己继续下去。但这个方法没有第一个方法有效。因为我们聘请专家合作的话,肯定要给予资金报酬,但我们最后的产出却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方法1是远远比方法2更加有效的。

——The En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