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是谁”?我有走在成为自己这条既近又远的路上吗?为什么我在每个人面前,每群人当中的表现似乎都不一样,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我……

(Is the sun🌞)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

可能是天性使然,从小我就能轻易感知到别人的情绪,所以也更加容易照顾到消极时的伙伴和家人,甚至有时候我会为了去让他们高兴而忽视掉自己的情绪。这也使我成为了别人口中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或许在以前“好孩子”这个头衔也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东西。

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开始害怕,害怕别人的情绪不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周全,更加害怕自己不再是他们口中那个懂事的孩子。

这也就是武志红老师说的“好我”,这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的习惯方式。“好我”的对立面,也就是“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因为我们不仅头脑上认为它“坏”,也担心它一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所以,为了维护“好我”的形象。不知不觉的,别人的一个表情,一个无心的举动,甚至是甩手的角度,都让我心里一下子涌出无数多的想法,我会想:“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或者是:“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

我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我想获得所有人的肯定和赞美。所以我逼着自己改变一些事情,并努力收敛自己的攻击性。

我告诉自己,要开朗活泼,要成为全能完美的人,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我才能拥有很多很多的肯定。

这个时候,我的自我都是围绕着别人而建立的(假自我),甚至有时候因为过分的关注他人,我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觉察不到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也做了很多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的屁事。

最后我还是做到了,在所有人眼里,我都是一个阳光开朗,善解人意,有一点神经大条的女孩子,大家都会说我性格真好。

可只有我知道,这不是我。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被我努力藏在心底的小女孩有多么不完美,任性脆弱,脾气不好,多愁善感,有很多阴晦的小心思,会嫉妒,害怕孤独。

她其实一点也不招人喜欢。

【性格,在关系中展现】

来到探月后,我似乎也觉察到了自己以前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模式。我也不想再做一个迎合者,我想,如果一个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很难拥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当你的奉献、你的卑微,只能让对方产生歉疚感,只能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坏蛋,有谁愿意接受这样的感觉呢?正常人应该不会。

我开始想要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再是通过去迎合别人而得到肯定,而是去成为一个全能的人,用我的能力去征服所有人,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我会去做哪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事情,去尝试做owner即使自己很不喜欢;去认真的完成每一个作业;去要求自己有高gpa;

也因为这样,在我遇到一个同学或者朋友,对方做到了一些事情威胁到我的时候,我在面对他时心里是有妒忌的,但这种妒忌又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到后来就会远离这个人。

我也开始会把身边的很多人都当成是比较的对象,在这个比较中间“我”总是受伤失败的,慢慢的,我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造成了一种特别紧张的感觉。它也让我变得不真诚。

而在这些事情的背后,我知道其实每个人的自我像是一个能量球,每个能量球都想伸展自己。因此不管是有个高Gpa也好,鄙视别人也好,甚至不断地去否定对方,其实更多是因为我们的自卑感在作祟,因为我要从这种互动中获得那种虚幻的一种优越的感觉,我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伸展自己。这种极度的自恋,无所不能恰恰在现实中会给我们打各式各样的耳光(全能自恋)。我企图用优越感来解决自卑,但其实恰恰是放大了自卑,我并没有真正地去解决它。

这个时候的我还是在使用武志红老师所说的“外部评价体系”,还是会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表现,做事缺乏主见,忽略自己的感受。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别人的认可、奖励,比较情绪化,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容易半途而废。

因为不管怎么样,在我去渴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声音就会不断地影响自己,一次的失败,就会让我自己不会再去有任何的行为。

大家对我的赞美仿佛在我失败的那一刻,都成了虚伪的废话。为什么我已经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每天还是在自我怀疑否认中度过?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暂时性肯定?

我知道不管是迎合还是为了得到他人肯定的外显人格,都是为了抚平我内心的钩子。而荣格提出的人格与阴影理论,我的外显人格对立的那些东西,潜藏在我心中的“阴影”,这个“坏我”严重不敢呈现的部分,就像会消失了一样。但其实,这不是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成了我的意识不能碰触到的部分。

这让我想到武志红老师说:“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改变”: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体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性格、人格或自我。

于是,我回顾了跟我的最初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模式。因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命运的模型。我发现我妈妈从小就不是很管我,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一段住校的经历,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哭但都没人管我。所以我就企图去通过迎合的方式让父母开心,因为我潜意识觉得可能别人开心了我才能开心。同时也会告诉自己我得变得独立坚强,不再受任何人的支配。

现在我发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中鬼使神差地充满了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它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我体内,无声无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露头,显现出我心中邪恶又黑暗的一面。

【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现在我也开始去审视,我在关系模式中外显表现。我去思考非理性信念的第一条,去寻找为什么我需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但当我获得肯定后也并没有很踏实的原因

我发现这是因为别人和自己的目标,认知,对自己的要求、不同引起的。大家是通过我所表现出的东西去评价我。大家都喜欢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好的一面尽量隐藏,所以别人很可能只是看到了我更优秀的一面。

同时挫折肯定是有某种规律性的,理解这种规律,我就能更清晰看到问题的所在。我发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目标和能力不匹配,过高的目标难以实现或者正常的目标+自己不太好的行动力使得目标难以实现,从而产生怀疑自己的负面情绪,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降低。

而同时出现这两种评价的原因就在于,别人和自己的认知不同,对自己的定位不同。

当我看到了这一点,我开始去尝试改变。我开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新视角看待我的自己,看待“关系”。我不在对“结果”那么苛责,而是在过程中去做努力;我在关系中不在去把别人的肯定当作目标,而仅仅只是一种动力。

也因为这一点,我在关系中也变得更加真诚,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我不会再去过度的解读别人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我也会学会了「不带敌意的拒绝和否定」。

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圈。虽然出了这个舒适区,我会担心我控制不了,我的动力、我的愿望就可能会被杀死;但是即使是失败,在清晰的复盘后也那么的有价值。每次学习,不管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都可以自己感知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我会开始尝试用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生活,来滋养自己乐享其中的另一部分生命。如果我在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生活中无力喘息或是不喜欢的那部分生活中残留的坏情绪,无法与另一部分美好的生命切割开来,我就会开始想造反。也在这个时候我清晰的感受到我的攻击力和我流淌的生命力。

耳边放着熟悉的音乐,房间里只有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脑袋里面装满天马行空的思想。不管怎么样,这一刻,我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状态中。

我清晰的感觉到了我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增加,我的自我主见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会有持续学习那些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我会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状态;我看到自己在进步;一切的一切似乎也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好像也没有那么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自己”只是一个过程,自己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譬如自如地胡吃海喝、疯狂地跳舞然后号啕大哭、在海边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这些活生生的体验正是一个人所体现的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把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目标,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也很励志,但现在,我更认为相比于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很高兴,我已经走着成为自己的路上了,虽然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但旅程本身就是礼物。在“我与它”中期待“我与你”“我与完整的自己”——那一瞬间的全然相遇。

最后引用一段rumi的诗:“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我不就是他吗?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