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 after 798 Exhibition Tour
王语荷 June
在这次798 exhibition的参观当中,我个人最欣赏的来UCCA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的展览。虽然很多的作品都具有我理解不到的深度,但这些作品依旧可以给到我很强的冲击力。几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有UCCA里费亦宁与官成翰的《早餐与人工艺术》和劳伦特·米尼奥诺与克利斯塔·佐梅雷尔的《昆虫人》,还有AI:爱与人工智能中的《蓝洞》短片。我不能完全理解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法,但是会有对这些作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里费亦宁与官成翰的《早餐与人工艺术》是一个8分51秒的短片。短片中一位anime形象的女性人物嘴中不停的复述着,“Art must be artificial, artist must be artificial“(艺术必须是人造的,艺术家必须是人造的)如作者所说“少女形态的人工智能在早餐时刻改编重演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1975年的行为作品 《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
什么是艺术?首先,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
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中没有“所谓美的存在”(因为美至少是愉悦而非不适的),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这个作品依旧被称为艺术。在这个作品之中,玛丽娜‘用一把金属梳子,动作激烈地梳理她的头发,同时重复“Art must be beautiful (艺术必须美丽),Artist must be beautiful (艺术家必须美丽)”,直到摧毁了她的头发和脸部。‘ 当时所有在现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有不适感;同理,我在开篇提到的冲击力——就是艺术作品带来的“感(sense)”。
这个 ‘感’使我认定“这就是艺术”,它可以是一个传达信息的途径,不管是文字、图案、气味、声音、亦或行为,都可以被称之为艺术;而“感”是因为外界的刺激,触发你产生了某种情绪。
回到《早餐与人工艺术》中重复的一句‘艺术必须是人造的,艺术家必须是人造的’。 人工智能的算法不可以创造出艺术吗?只有人才能造出这种“感”?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早餐与人工艺术》这件艺术作品,我认为不光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替代’这一类问题,也像是一句对旧世界终结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