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我是谁?
我,是一个因为喜欢攀岩、潜水、冲浪、滑雪和玩飞盘而变得很黑,比较瘦但,并且头发虽然没有剪但是一直在变化的男生。
MY VALUES
『认知基点,我如何活在世界上』
我的认知基点,认知基础是和潜意 识一起运作的,认知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潜意识。要了解我,潜意 识和认知基点必然是很重要的。我的认知基础建立于“付出和获得对自己来说是有一定比例的。” 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点,那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丰富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让自己过上向往的生活吗?但是现实告诉我 们,过上这样的生活是有门坎的。例如我们需要有一定数量钱才能保证自己的温饱,在生病时可以去被治疗。然而如果我们的努力和收获没有一个比例,那我们如何保证下一餐我们吃的饱?我们怎么保证我们付出努力学了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打破框架去被下一个框架缠绕』
我在生活中觀察到我向往的狀態是:尽管这是一个充满框架的社会, 但我的心却向往那突破框架的自由的感觉,哪怕是在一个更大框架内。这可以 说是突破大框架中的框架,也可以是突破一种大多数且常规的意识形态。
例如我非常喜欢进行“极限运动”,我认为被称为极限运动不是因为它真的很极 限,而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突破“我”的预设框架的感觉。在攀岩的过 程中,当我看着那小的不可思议的手点但是又伸出手努力捏住并继续向上的感 觉,就是突破自我框架的感觉。我认为我喜欢攀岩是因为可以享受那突破一个 个小框架的过程,从被框架的定义(自己完成过最难的线路)到突破并再次定 义框架。始终,我喜欢的攀岩、潜水、冲浪(以上的运动都是非常安全的)都 是在一个框架中的,那框架就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许那些愿意去徒手攀岩 的人是在追求那种突破那一层巨大的框架的感觉。我喜欢突破框架给我带来的 感觉是因为突破被定义的框架是一种自我创造。
通过对自我的创造和定义我可以从被规范的生活中获取比较难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感,这满足感可以给我带来动力和幸福的感觉。总而言之,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是不断突破框架的过程。也许正因如此吧,每个年龄和阶段对自己的定义都不一样。以上可以说是我的生活状态。在我和社会规则融合的同时,潜意识会慢慢的根据社会的框架和规律而改变,我以上所阐述的潜意识便是在于框架融合后现在的认知基础。而我在潜意识的部分我其实还不太清楚我是按照哪一种认知模型运转的。但是我清楚的是潜意识一定是一种双环学习,由认知基础、学习的内容和原本潜意识进行摩擦和互相影响。由于意识形态、认知基础可以说是通过对生活的理解而慢慢形 成的所以这部分可以说不会因现实生活而改变多少。
MY MIND-SET
『过去的经历塑造了我,而我塑造正在变成过去的现在』
失败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有着父母和世界的拥护,犯错的代价并没有大到不可承受。在初二的夏天,我跟许多同年龄的孩子一样,迷上了电子游戏,这让我享受着及时的成就感和快乐,也承受着无法自拔的痛苦。这样快乐又痛苦的日子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整个初二。
幸好母亲发现了我的身不由己,但是我们无数次的妥协、策略和共识一再被我的欲望和离开游戏带来的成就感的舒适圈的痛苦所推翻。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借助离开台湾和不断地自我询问:“我为什么连自己的内心最深处的东西都控制不了“,”我为什么不能多试着放下欲望,去寻找世界中无数的宝藏“。我才意识到我到底失去了多少,终于我的欲望被时间的流逝所压制。这并不是这段旅程的终点,通过我自己和时间的对话与反省,终于在半年后我才知道如何和我的欲望相处。
现实、时间和内心的声音在这段时间里就像尖锐的刀锋一样一点一点割去欲望那布满神经系统的外壳,在我的内心胜出以后,我才真正的发现我失去了多少。虽然我有许多的时间,但这也不应该痛苦的度过。说不定这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巨大代价和管控欲望的宝石吧。
成功,是一种苦涩又甜美的果实。这过程就像为了不确定的结果投下巨资一样,虽然不管结果是什么,收获都是它的附带品。虽然初二夹杂的许多的痛苦和纠结,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了一项值得骄傲的事。在参加完一次学校的环保市集后,我意识到了我们对地球的不公平,于是我开始了知道现在还在进行的应该的事,那就是尽我所能为环境做出贡献并影响其他人。
在初二,我和父母一起想着和做着如何最少的使用塑料为主的各种垃圾。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事情受到必须接受但是确难以接受的阻碍。随着时间的迁移,这种接受变得越来越真实,因为我发现这些障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拘束:方便。这是一种时间可以跨域的屏障,而跨越屏障所带来的责任感和幸福是不会被磨灭的。这种责任感促使着我继续走着人们或许早该走的道路,我们家除了厨余以外的垃圾每周几乎只有三,四百克。这使我们感叹着以前人和地球共处的自己和安然,以前的他们不会产生不可被自然接纳的垃圾,只因为更方便的替代品出现,“对自己方便”就慢慢的写进了我们的思维模型中。
作为我的初中毕业专题,我完成了一万字的论文和数不胜数的生活实践和plogging(包括山上、城市、沙滩上和海底下),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背着二十斤的潜水装备在海底快三十米的地方承受着海流的推力,和冰冷的海水,我和我的教练试图解开一条缠在珊瑚和飘在海中的超过五十米的鱼线。经过二十分钟与放弃、自然和意志的战斗,我们终于解开了可能缠住许多生物的我们自己产生的鱼线。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犯的这个错是要以自己成倍的代价都不一定能弥补的伤害。
在最后专题日的分享也同样让我感触颇深,我的分享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听众的眼里,我看到了专注的表情和事后找我分享自己的收获的未来的计划时,我可以说是在心里热泪盈眶。因为我看到了我在这一年的努力是被认可且可以感动他人的。在此之后我有进行许多次的分享,我同样的看到了那天,2019年6月17的专题分享时人们的改变和对未来的幻想。这让我感觉到将自己努力的煎熬、忍受是有价值的,而且这除了我之外也给他人带来的改变。
『 拥有缺点和优点是使人完整的要素之一。』
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所在的学校,大家的学习都不是特别的出色,然而因为家庭给我带来的努力的习惯,我在以前的环境里获得了学习的成功,而成功和被认可给我带来的愉悦感使我感到的幸福和快乐。向往成功和优越的潜意识就这样形成了。在这追逐的过程中,因为身边的同学擅长的并不是这一方面,所以我不知不觉的通过比较你我把他们当成了填充我对优越和成功的追求的材料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行为变成了用看扁他人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突出自己以被周边的所有人认可。
四年级时我换了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同学相对来说是更优秀的,但是我的意识没有改变:我的还是觉得我应该时最优秀的人之一。而这也伴随着僵固执思维的到来,因为想在班上出类拔萃,但是又害怕回答问题或是写作业时出了错误,所以这样的挣扎持续一段时间,最终我还是放开了这束缚,去无畏的尝试。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样的尝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功,我再次获得了优越感。但不一样的是,我并没有将同学当作我的填充物,我认为是因为与我水平相近的同学也像我一样拥有同样的想法,又因为我们良好的关系,我们的互扶互持让我沉浸在学习后获得的快乐而不是比他人强的状态中。虽然如此,以前的状态还是留在了思维的深处。这,是我现在一直保有着的一种习惯。
虽然我确实有着不少的被他人和自己认可的优点和强项,但每个人都有缺点,且拥有缺点是人完整的要素之一。我是一个不愿意承认缺点的人,尽管我意识到了这是进步的方式,但是承认自己错误对一个有着僵固思维的我来说有一定难度的。 生活中有一个我不愿意面对但是又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的缺点:我讲话有点口吃。这可以说是我最不愿面对的缺点之一,因为我是很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但是我发掘到口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他人有时会因为这缺点而嘲笑我。在这样的时候我会感觉到非常的丧气、自卑、懊恼和气氛甚至会因为他人的嘲笑而哽咽。
也许是因为我希望我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人,很多时候我脑子里充满了对正在发生的事的观点,但是我却因为对被嘲笑的畏惧而将想法藏在心里。在这件事上,我尝试了非常多次去纠正,但是结果总是不理想。现在生活的每一天,几乎每一句话,我都在努力的控制自己用流利的语言去沟通。尽管如此,我在受到嘲讽时,我还是会尽量的调整心态继续将我实在想说的话说完的,这确实可以让我不至于让自己太受挫,但是有时我睡觉前躺在床上,会默默的为自己弱点所带来的我认为的失败而留下那脱离控制的眼泪。有时候,我会去想:我虽然因为口吃收到了不少的挫折,但是我这次有没有比上次更勇敢?有没有比上次哪怕只是流畅一点点?每当我这样问自己时,我就变得比较乐观。在我发现其实我是有进步的,哪怕真的只是比上次少了一些迟疑,勇敢的发表了想法,我就会感到被安慰。有时我甚至会开始回忆我在说什么音开头的字时会卡经过我的回忆?进,我发现在B和W音开头的字时我会变得很卡,于是我就想着有那些方式是可以避开这两个发音。直到现在,我发现这样的成长性思维真的很好的帮助到了克服和接受自己。
有时,我会因为不想成为那个不一样的,或者不想接受挑战而选择了隐藏自己的想法,去试着接受他人或者被输入的想法。虽然我知道这是没那么好的,但是对于发言的害怕还是将这种“觉得不对”压制。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一个人踊跃的提出了对这件事的不同观点后,其他的人(包括我)都会加入这个批判中。而在这个大家的想法的对冲的过程后我的观点又发生了改变。我察觉到,压制自己的想法去接受他人的想法并不会形成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我还是会将我的和被自己强迫接受的想法隔离开。但是如果将想法推在一起讨论会产生有助于思维的正向发展:双环学习。
陈上所述,一个积极发言的冲动很可能改变许多人的学习体验,所以我需要在这方加油,但是HOW?
『我,一直陌生的运转着。』
我,是努力的。在我的记忆中,我总是尽我所能去完成我有意愿去做的每一件事。这努力的来源我觉得很可能是我父母从小的教育方式给予了我很好的动机;从小,我就是在真正的自然中长大的,我小时候的生活几乎就是上午在山、小溪或者沙池之间玩耍,下午和朋友一起在我所住的山、小区的广场和各种道路之间散步。除了必要的和少数习惯的养成,我妈妈几乎不会要求我去做任何事,而是提供给我许多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我上小学三年级前深深的体会了自由自在的玩耍的感觉,而我在学习时就能够暂时放下我贪玩的心,去认真学习(任何事),这中间的原因也不排除我从小是在华德福的教育体制下长大,那体系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在我直到现在的生活经验中,努力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每次不管大小的成功几乎都必须伴随着努力,虽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努力换来的会是另一种成功的方式和避免再次失败的办法。希望我可以一直保持着努力的认真的心态。
在比较优秀的同时我感觉到帮助他人是主动且义不容辞的。也许是因为比较努力吧,我其实有不少时候是比较优秀的,而这也让我变成了一个非常乐意帮助他人的人。在许多的帮助的同时,我发现虽然我的目的并不是去追求回馈,但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总是有不少的人愿意站出来帮助我。这,是一种我非常喜欢的良性循环。当这个循环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到了我好像经常被“应该要帮助TA绑架。也就是我会变得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这请求有可能会干扰我自己的事。而这时TA有时也会用理所应当的眼神看着我。我这时候会因为这变得很迷茫,不知道到底是“我特别想帮TA”, 还是 “我怕我不帮TA,TA会觉得我很自私”。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对人有善的,但是我又总是觉得他们对我的方式好像我对他们只是“好”而不是友善,所以我是不是有时候太凶了?我这么想是因为我发觉到我的身边的一些人对我好像总是一种不敢冒犯感觉,而我自己也觉得我有时的言语表达不是很恰当,虽然没有凶的意思,但是可能听起来是有些不友善。BTW,我还是觉得除了对那些非常看不顺眼的人以外,我都是挺友善的。
『也许,以上我感到困惑,迷茫和害怕的事都是青春期的你的一种呈现?』
青春期的我,总是害怕自己精心缔造的形象随风而去。不管是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课下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不管是在空荡荡的普通街道上还是满是同学的学校,形象,是不能丢的。虽然这样的固执可能会导致我错过一些机会,我也在心里跟自己念叨着 “别人怎么看你没那么重要!”,但是实际在操控你的是那分不清自己怎么看自己和别人怎么看你的青春期大脑啊!,
青春期的我,总是害怕自己是孤单的,所以我希望知道他人在想什么,但是如果TA不告诉你,你怎么知道呢?BUT,我觉得我好像挺享受我知道但TA不知道的感觉的。就这样,为了知道TA在想什么,我只能猜了… 而猜测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而这样的不准确也许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例如:“TA就是不喜欢我”, “TA觉得很开心”,这些推断导致的结果也许会让你失去一个朋友或是出现一场纷争。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这种可能性的来源是你知道他人的想法的愿望,而这愿望的发出者是你那心智化的青春期大脑啊!
青春期的大脑给我带来了许多我认为对我不好或是不解的思维模式,但是其中一项是对我无比重要,且可以说是我人生到现在为止占了不少部分的事情的来源:冒险。
尽管这是一个充满框架的社会,但我的心却向往那带有挑战感的突破框架的自由感,哪怕是在一个更大框架内。这可以说是突破大框架中的框架,也可以是突破一种大多数且常规的意识形态。例如我非常喜欢进行“极限运动”,我认为被称为极限运动不是因为它真的很极限,而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突破“我”的预设框架的感觉。在攀岩的过程中,当我看着那小的不可思议的手点但是又伸出手努力捏住并继续向上时,我感受到的就是那突破自我框架和挑战自我的痛苦和成就的感觉。我认为我喜欢攀岩是因为可以享受那突破一个个小框架,越过一个个小挑战的过程,从被框架的定义(自己完成过最难的线路)到突破并再次定义框架。总而言之,这样突破的挑战的过程就像一盒巧克力的比喻一样,你永远不确定自己要付出多少去完成。这或就是我的冒险。
虽然许多次的尝试让我知道积极的向他人求助并不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印象,但是我总是宁愿自己花多一些的时间去解决。我慢慢的发觉许多事情是不能被思维或是意识形态解决的,就像看恐怖片一样,这是一种生理上或是思维上深层的禁锢。这也许可以通过训练解决,但是我觉得拥有这些禁锢让我们做出无法理解的事是作为人特别有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我们真的熟知自己的一切,那这世界就少了许多的惊喜和未知去让我探索和发现。
MY STRENGTH
优势,可以是我走向自己定义成功的一种路径,或是一种帮助我走向的行为或是思维模式。
Talent X Investment = Strength.
优势,是天生/本能的思维或情感模式,乘上在这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对我来说,我的优势比较偏向思维和行为模式上的。首先,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追求就是一个优势。这并不能成为我成功的一种方式,但是它可以成为帮助我成功的方式。
追求,也许是因为我的努力给我带来很好的成果,所以为了继续达到这种好甚至超越它,我的追求就产生了。这其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完全供给我自己的,另一部分是一半分供给他人一半供给我的。首先属于我的追求是在自己内心的目标,这目标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从承受这一下的痛,到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在这类的追求中,我会非常享受其中的过程,并为在达成后沾沾自喜。我很注重个人成就,因为它给我带来的满足感可以滋养和推动着我继续前进。
另一种追求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别人,但是实质的好处是自己的。这种情况经常是希望得到认可。我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经过比较恰当的心态上的处理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推进器”。我可以运用好这个推进器是因为我不会因为外界的不认可而感到丧气,而是当没有达到认可时我会尽力的去完成。虽然着可能看起来像一种依赖的动力,但这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唯一的动力来源。所以将它当作一种动力对我来说是很有用的。
这种追求到现在为止已经镶在我的身体力了,不仅在写期末Milestone,还是在擦黑板,我都希望我可以做的很好。虽然这可能不能代表什么,但是这种时时刻刻的追求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期望,而这期望和对其的追求就促使着我越加努力的向它迈进。
我的追求是一种内在的本能,是一种让我被自己认可并可以在自己眼里摆脱平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我时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弱点。如果一个人向我提出一个我确实意识到的弱点或是不足,并且我并不是很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时,我就会显得稍微气氛,并在TA继续往下说时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我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对方提出的建议也许可以帮助我进步,但是我使劲的想是什么外部的原因导致或是促成我有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些我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往往是我暂时无法解决并且想过许多次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不愿意接受弱点 ”。
这个弱点导致我总是这一方面停懈不怠,尽管我总是努力的去接受“人是充满弱点的”,但是这并没有引领我走向自谦,而是更努力的隐藏自己的弱点。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在那一刻,我已经做了一个决定或是行动,但是许多的反馈让我知道我做的也许是错的,但是就是不愿承认,而是想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来反驳对方的建议。跟以上一样,对方或许是对的,但是承认自己的错误会让我感到自己的痛苦,并且我觉得我在别人眼中就不好,虽然这不是事实,但是我还是固执的这么认为。虽然这回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也组成了我的另外一项优势:坚持不懈。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尽心尽力,结果就会让我满意或是说欣慰,不管它是怎么样的或者他人怎么看。因为满足自己期望是很好的动力来源。我认为这样的坚持和追求的来源是我小时候在自然中玩耍所获得恩赐。那时,我虽然很小,但是因为一年四季都在山里,所以我看到了自然的瞬息万变和其各个部分的精美;可以是秋天的树叶倒映在川流不息的小溪中呈现出的朦胧,可以是蚂蚁们成群结队的搬运着一只失去意识的螳螂。可以是溪流中的石头毫无规律的,或躺着或树立者。自然在我眼中显得那么的完整而不是完整。这自然在我三年级时随着我换了学校而消失了,也是从那时起,完整的自然成了我就美好记忆中的一环。也许是因为我感受到了这种完整,使我至始至固执终坚持不懈追求着那童年中美好的自然般完整。
MY EMOTIONS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依恋,将自己敞开给别人』
依恋,是将自己向一个情感对象敞开自己。不得不说,我虽然从小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爱,但是我现在却无法完完全全的将自己向父母敞开。我觉得这可能是由一件事引发的结果。
这件事是我初中二年级时沉迷游戏导致的,如之前所述(在自我认知报告中有),我和母亲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而因为我不愿意母亲发现我半夜玩游戏,并且身体也觉得很累,但是游戏还是吸引着我。也因为这样,我在那段时间里经常撒谎,为了隐瞒我做了什么和避免母亲知道后带来的争吵。虽然这个问题之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这种习惯不知不觉的产生了;在我做了我觉得不对的事以后我总是不想让父母知道(不想引起冲突/让父母生气)。所以,我对父母完完全全的依恋就很难形成了,因为许多让我感到丧气和伤心都与我做错的事情有关。
就这样,我对父母的依恋并没有形成,而对父母的依恋呈现了一种回避的状态,因为这种依恋不是完整的,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所有的部分。
虽然我对父母的依恋是不完整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定的安慰。但是最近我体会道路一种空虚的感觉:因为我心中一些深层的担心、懊悔和害怕变得更“活跃”了。这让我需要找到另一个可以让我体会、说出和释放自己情感的“客体”,但是我现在并没有找到。这样我常常陷入了一种担心和伤心的心情,而这种心情我又不愿意被人看到,也就是我暂时不愿意展示自己的脆弱。也许这是因为我在其它可以被看见的发面几乎展现的表现得很坚强。
我觉得因为我缺失了一部分释放和去依恋,这让我有了不安全的感觉,而不安全的来源并不只是没有足够的依恋,我觉得我母亲的情绪也让我感觉到了不安全。我的母亲的情绪可以说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发火和生气。经过十几年的相处,我渐渐的会说出话时想一想这样说会不会引起对方的不舒服,这也导致了我形成了绝对化思维:我这样说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其实并不一定会)。这个绝对化思维也让我在线上交流时变得很“僵”,变得不那么生化,因为我总是思考着说这句话的后果。但是这样的习惯在正式或者重要的交流中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依恋的缺少让我时常感到孤独和不安全,而我现在拥有的依恋让我想得到更多的依恋。但是这种依恋的形成需要非常多的信任,因为这是我心中最深层的害怕和伤心。
『控制,给我带来自信』
也许为了让自己感到胜任感和自主感,我希望能够控制生活中的一切。我认为在我的生活中,我可以控制许多的东西,所以那些让我让我感到失控的事情我会对其产生回避的感觉。让我最失控的事情可以说是母亲解决事情的方式和长时间与母亲相处。这两项都关于母亲不是因为我和母亲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而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想要让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变得可控一些。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实际的想法,因为就像母亲想要控制我一样,我是我,她是她,我们都是单独的,会思考的个体,我们只能尽量的影响对方。
我觉得的也许正是因为我希望得到控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会觉得在面对这两件事的时候非常棘手甚至会感到有些生气和不耐烦。但因为生活中需要获取控制,所以我选择了用别的我可以获得控制感的事情来弥补这空缺了许多许多的洞。
我最能感觉到到控制感事可以说是做Power Point,最为一个经常赶报告的人,我经常在上台前发现剩下的时间是那么的少,但是要做的事还那么多,这时的时间可以说是完全失控的,所以一般在这种时候我都会开始迅速的做报告要用的Power Point,来缓解失控感带来的焦虑。但是这个过程让我感到很累,所以它不是我的最喜欢的方式。对我来说,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失控感是可以被暂时控制和压抑的,但是积累多了便会让我感到烦躁和焦虑。这时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是去滑雪、玩飞盘、冲浪或者找一天出门,无所事事的在小街小巷或者河边漫步。以上的事情让我感到强烈的自主感和胜任感:滑雪时我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速度,忽快忽慢累了就坐缆车到山顶小屋坐着,喝杯热巧克力。飞盘是我最擅长的运动之一,虽然我不能操控场上的情况,但是我却可以享受这其中我的胜任感。虽然冲浪时我是被大海操控的,但是在海上自己一个人,没有别人可以管着我,我想趴在板上休息或者奋力的抓浪,都是我可以操控的。
以上的限制条件是在我有时间的情况下,而在每天的生活中我遇到最多的失去控制的事情就是时间不够,作业太多,而我的控制方式是这样的:作业多到我无法控制时,我从不选择延长Deadline(到现在为止),而是非常精密管理着每分每秒,并打开我最喜欢的古典乐歌单:Cello Suite No.1 in G major, BWV1007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这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并且这带来结果也让我感到有成就感,因为对我来说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许多许多的作业是令人兴奋和骄傲的。
对我来说,获得控制感在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让我感到自主,自信和安全。而控制感的失去也会让我产生不安和焦虑,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能让我获得控制的事。
『快感&避免痛苦,让我体会当下』
在生活中的情感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快感和避免痛苦的。生活中,有许多另外开心的事。例如玩飞盘、冲浪、看电影、写完作业和其过程、旅行、听古典音乐、散步等等,这些事让我感到开心愉悦和放松。在我看来,这是生活中我要享受的一大部分。
每天都有些事让我喜出望外、抚掌大笑的事,这些情绪都是非常容易被捕捉到的,开心那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这些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根据时事产生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绪的是不那么容易察觉到的,或者说不愿意被承认的。
在生活中作为人,我们都有无数让自己觉得不开心,不想做的,甚至“痛苦”的事情。这些情绪给我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恶性循环。例如:有时候我在攀岩时遇到很大的挫折,在尝试了许多次以后,因为尝试过程中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我就会攀岩这件事产生抵触的情绪,这种抵触会导致我变得抵触攀岩。我觉得这种情绪可以说是一种对痛苦的避免。
总而言之,这两种情绪会引导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之间关系和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良好的管理这两种情绪:开心/不开心,和避免痛苦/畏难情绪可以让我变得受自己掌控。
生活中,各种情感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知道这些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处理情感很好的方式。对我来说,情感的来源主要来自过去发生的事造成的影响和现在发生的事对大脑和心的冲击。
MY INTEREST
『人生在于运动』
兴趣使我充满力量,和对生活的渴望。我,乐于突破世界和自己定义框架。也许这兴趣或是说自己所喜爱的价值观是来自生活中经历的。
我,从四年级时学校后山水库的土坡开始,一步一步攀到云南石鼓镇的大屋檐12.b
我,从巴厘岛的游泳池,一米一米的潜到了马拉西亚诗巴丹的西礁的杰克风暴中。
我,从西涌的平静我温暖的沙滩,一点一点冲到了狮子岛6 feet 的台风浪中。
我的兴趣让我突破着一层一层的框架,尽管在这其中存在着许多的痛苦,但是成功后得到的自我满足促使我爱上了这些运动。也许突破框架和这些“痛苦”的运动是互相扶持的,当我从其中的突破框架获得自我满足时,我对这运动的向往和渴望便增强了。所以这就成为了一个积极的,促使行动的循环
『在世界的大街小巷中,看到生活中的细节』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这并不是我原有的想法,而是在我去了第一个国家后萌生的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我们的生活习惯、语言和环境可以说有了一定粗浅的了解,而在接触外部到与我所在的环境的不一样后,我自然的对其产生了兴趣。到现在为止虽然我只去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但是在每个国家我都体会到了或多或少那让人痴迷的文化和习惯的差异。
但是随着我在国内的足迹愈来愈多,我发现我对我所在的这篇地方愈来愈陌生。于是我和家人去了台湾,并在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大部分的学校学习。在那里,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其中蕴涵着的生活中的奥秘。在那里,我学了中国的传统茶道,古琴,水墨,优人神鼓,弓道,陶艺,木工等传统文化。由于整个大环境都存在这种氛围,所以我愈发享受这种贯穿生活的文化。
除了在学校,当我周末稍微有点时间时我都会和家人们好好坐下来,喝几杯茶,谈弹古琴。除此之外,古琴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朋友一般,当我感到伤心、丧气或是开心呢时,我都会做到她面前,自由的拨动着琴弦,并奏出我心中的曲子。
艺术,是文化的灵魂或是另一种展现方式。从小,我在华德福的教育长大,当时的我几乎每天都会画画。那可以说是我最早与艺术的接触。知直到我13岁那一年,我遇到了March老师,她代领着我走进了艺术和哲学的大门。初二那年,我被旷野艺类大学 录取,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艺术和哲学。对当时的我来说那确实很大的挑战性,因为有许多概念和历史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但是我凭借着我的追求和坚持,完成了第一年的学习,并在那一年暑假,和艺类的同学们前往了巴黎。
对现在的我来说,巴黎几乎成为了不可磨灭的乡愁。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几乎去遍了巴黎所有的美术馆,在美术馆里,时间感觉就像光一样,瞬间就过去了。在罗浮宫,我仰望着茫茫人海之上的胜利女神,在人群中看向蒙娜丽莎那意味深长的微笑,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感到了自由领导人民的面前。在奥赛美术馆的五楼,看着印象派的天堂,眼神回荡在莫奈的睡莲中。在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寻找着对的上我的心的现代艺术作品。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洗涤着我的心,让我不知怎么的感到了心中的满足和幸福。
在巴黎的三个礼拜中,除了美术馆之外,令我趋之若鹜的是塞纳河。每天我参观完美术管后都喜欢沿着这塞纳河走3个小时回到我住的地方。在这段路程中,我感觉道了她的温柔和内涵。她每天都在巴黎柔软的阳光下流淌,而我总是在她身边慢慢的走着,并感受着巴黎的气息、人、建筑和阳光。在那段时间里,我甚至认为我对她形成了依恋。我,也钟爱着巴黎的大街小巷。在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我可以坐下来,看看岁月在墙上留下的痕迹,有时转过一个路口,遇到一家咖啡馆,我便进去坐坐。总而言之,巴黎让我爱上了艺术和这种悠闲的旅行方式。
『尽我所能,让她变得更好』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的兴趣。
我13岁时开始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专题。这专题的名字是“塑料危机-我的减塑生活”。这个专题的启发来自学校的一次市集和我亲眼看到我以前玩耍的山清水秀的自然被塑料所污染。在这一年里我进行了无数无数的关于塑料的研究,并将其整理成了一篇快九千字的论文。除此之外,我也进行了无数次的行动:净山、净海和净滩。每次都是背着许多大袋的数不完的垃圾走出来。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经验是在印尼某个海域的水下十三米的地方,我遇到了下降流,突然间我发现了一条超长的鱼线稳稳缠在珊瑚上。我立即想到,这可能会使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被缠住,于是我和教练抵抗着下降流和用着所剩不多的气(气瓶中),足足用了十几分钟才将鱼线从珊瑚中解开,并带上海面。上了船,我们发现这鱼线应该至少有30米。虽然在水下的过程非常累,但是我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这一年中,我和家人们时常带着自己的自己的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到没有包装的传统市场或是无包装商店购买食材。有一次我收集了我家一周抛弃的所有垃圾(不包括厨余),放上称,发现总共才200g!当时我真的无比开心和兴奋,并且内心充满了成就和责任感。这成果不是经过短时间的努力就可以得来的,而是我经过了许多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我们家对使用塑料的习惯的转换而有的结果。
在那一年结束时,我和其他同学在学校办了演讲和装置艺术的展览(期末专题),我的演讲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令我最开心的事是我在这一年中发现了环境保护的乐趣和意义:在每减少一点点垃圾后,我都会获得成就感。并且我觉得这应该是每个人的职责。我们让供我们居住的地球充斥着垃圾,那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呢?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对我来说,这是个有趣并且意义重大的职责,并且我非常开心我能把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传递给我了其他人。直到现在,我们家还秉持这样的管念生活着,而这样让我觉得没那么对不起地球、其他生物和子孙后代的未来了。
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迈开脚步向着那瞬息万变的海洋
秉持着那还没被发掘的信念
甩开那让人害怕的害怕本身
拾起过去的利剑劈开那前方的荆棘
披着剑兰面纱跳进那未知的黑暗
背负那无法治愈的痛爬上高山
打开那被自己禁锢的丰富的心
我以自己的方式运行在这个世界里,像长着翅膀的蒲公英一样,随着自己的信念和世界的风一起飞翔。
尽管方向可能相斥。
这漫长的飞行没有着陆点,但是每分每秒都是新的起点。
飞行,为的是寻找那生命中一直在变的意义。
并且享受挫败和成功的过程。
“Who am I ?”上的 2 条回复
对于依恋)我也是这样。Feel lost 好像自己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家,没有人爱我
啊呜!没想到真的有人会看哈哈哈哈😂确实啊,这很多时候就…..很难受,但是又挺矛盾的,毕竟其实一些事实和想法不让自己相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