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 1 “No Exit” – A spatial restore project

这是一些来自生活中采样得到的灵感来源,他们和理论上的逻辑可能并没有非常相呈的地方,我也没有在看到这些建筑之前抱有任何的期待。但是回想起来的时候,他们提供了很多感受上的重合,尤其是空间语言上的,这些建筑部分和我想做的项目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这里是三里屯Soho,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中心,从很远的地方你就可以看到太古里那栋五颜六色的建筑,而里面的一层和二层是优衣库的空间,三楼和四楼是餐厅和露台。

因为我实在是没有拍建筑正面的照片,就从网上找了一张

Deconstruction

这算是我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我很喜欢看到建筑师的草稿上不仅仅有画面,还有他们的标注和解读。当尝试去用绘画和图像来记录事物的时候,更重要的本质是去理解空间,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眼前呈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Accomodation”。

而绘画能做的事情远比拍照可以做的更多,比画的像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在记录的时候对建筑产生理解。太古里的优衣库楼就被我理解为一个方块-削去了底面的两个角,并且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切面。这个切面产生的建筑语言启发了我。

当人站在切面的下方的时候,削去的斜面更加容易产生巨大的错觉,这是因为向前延展的斜面在视野中会产生更大的形体,而建筑的底面却显得更小了。这就是斜面产生的建筑语言

而随着”Enormous”而来的是压迫的感觉,建筑厚重的形体现在悬浮在你的头顶之上,巨大的重量带来的就是严肃的压迫感。这一点真好是我要寻找的感觉-来自地狱的压迫感。

接下来我和我的建筑老师一起做了一个脑暴,列出了和NO EXIT所有相关的元素,其中包括了:

  1. No Exit的场景是发生在地狱当中的,那么地狱的语言有什么?
  2. No Exit这本书是怎么描绘了这个空间的?
    1. 青铜雕像
    2. 沙发
    3. 没有窗户和镜子
    4. 一个有时候不会响的门铃
    5. Paper Knife
    6. 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3. 三个人在书中形成了一个制衡的关系

然后还有几个点留给我去了解,包括两个电影和Plato’s Cave(这个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脑暴产生了很多点,可以供我去延展研究,但是我并没有采取其中大多数的点子,相反,我只对1和3有着一些后续的运用。这一次脑暴之后我就跳转到了Research和试验上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