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号房追踪记》——追踪团火花

(声明一下,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书)

这本书是由两个韩国女大学生所写下的书,书中记录了她们揭露韩国N号房事件的全经过(韩国N号房事件:在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建立多个秘密聊天房间发布女性,包括未成年女性的性剥削视频照片等)以及她们对于这个话题延伸到女权的讨论,过程中真实的内心感受等。

看完这本书,我整整呆坐了10多分钟,没有夸张,这期间大脑一片空白,就是一种莫名的空虚难受和上不来气。我什么也没想,但是好似身体自己开启了什么自动反应模式。我用一个下午看完了这本书,然后用了一个晚上缓解情绪,凌晨才开始敲击键盘,写点什么。

可能在社会中“性”依然是一个让大家避之不及的话题,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对其一直很感兴趣。有关性侵的书,比如让人痛心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前也都读过。但是兴许是时代和相对我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我一直不觉得房思琪的故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在我身边。但当看完这本2021年刚刚写完的书,“网络犯罪”突然将这个世界恐怖的真相拉到了我的面前。网络发言的便利和相对匿名使犯罪变得低代价了。但同时网络查找信息的容易程度,个人隐私的泄露让犯罪也变简单了。那些加害者随意批出来的图,偷拍,说的话,可以让一个本拥有美好未来的女孩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被批判者,变成那些低俗的人意淫的对象。而这些只是他们所做的冰山一角。

性剥削是指通过一些视频和图片,持续威胁,奴役受害者,让他们听话。简单的一句话,会是多少人痛苦的经历。可能会有些人说报警啊。但伦理的束缚,网络上的“被害者有罪论”当你真正经历的的时候,不报警也是很多女孩子唯一能做的选择。就算报警了,这件事情一旦被外人知道,女孩子的未来会受到多少影响?书中有一个例子,当你被抢包的时候别人不会问你“背包出来难道不就是想被抢嘛”但是换到“性”这一事情上就会有说“你平时那个样子,被性剥削等很正常吧”或者“你裙子穿的那么短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制止这件事情,首先要拒绝二次伤害,不要再说什么受害者有罪论了。

书还有一部分通过两位作者平时生活的视角和反思讨论了“女权”。女权,当代社会热衷讨论的话题。我虽不能算是女权主义,这本书甚至算得上第一本我看过的和女权有关的书籍。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足以让我为女性的生活感到忧心忡忡。颇为让人值得思考的是,在中国“女权”这个词并不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无脑靠着“女权”成为流量,一方面是一些无脑的“女权主义”打着所谓旗号平等变成了女性至上(这和回到封建社会有何区别)而大家其实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女权并不了解,一些人也无法辨别其区别。当然不乏还是有人思想陈旧。我承认中国女性平等问题做的相对还不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平等或者是一个全然让人满意的局面。

就算撇弃一些人因为封建思想带来的性别不平等,单从生理角度上来讲,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在很多独居女性会在门口放上男式的鞋子,但是你见过哪个男性因为安全问题在门口放上女性的鞋子。男性又有多少人会经历夜路被尾随的恐惧。职场上我们是要承认老板更喜欢男性职员,因为一旦女性有了产假和孩子之后很难将全部中心投入到工作上。不说谎,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这样。而就算产假之后女性可以重新投入,这期间的经历缺失也是一个女性需要面对的很艰难的问题。在职场上如果是两个同样实力和学历的男性和女性,真的会有老板不选择男方吗。你就是无法否认,很多时候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做到同样的事情,要付出的远比男性要多(你仔细想,从体育运动到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要更加的优秀。这一部分确实来自生理的不同,但是这也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谈回到两位作者本身,我有的只是满满的倾慕和佩服。两位大学生一开始注意到这件事情,到卧底在N号房,一开始的不被媒体政府机构重视,都后面每天排满的让人疲倦的采访。这些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坚持下来了可以概括。单是卧底在N号房,所看到的,对她们精神的要求就是极高的,两位后来也接受了相应的心理治疗。这期间的等待,和煎熬对于还未全然进入社会的两人我有的只是佩服和尊敬。

其实这件事情也让我同时感受到了在国家面前的无力感。国家如果不重视这件事情,不更改法案,不抓捕犯人,其实也是没有用的。会让我联想到二月初我因为要开学,要从沈阳到北京。但由于我假期可能无意间经过了一个确诊病例的附近空间,我没有健康宝也无法购买返京车票,打不通的12345会让我觉得,其实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无力弱小的存在。

说偏了

但是无论如何,看看这本书吧,看看这个世界其实所拥有的让人厌恶的真相和美丽生活的反面。就算是更多的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也好!


One thought on “《N号房追踪记》——追踪团火花

  1. 开始自己独立的思考了。评论不偏激,客观而又理性。
    社会现象有很多超出想象。太阳不能直视,深渊中的黑暗同样不能直视。这两个大学生直视了黑暗还要投射进光明,这是真的勇气!“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的这句放在这应该是恰当的。
    保证不落入深渊,又有人性关怀,拯救深渊中的人,要勇气也要智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