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萃路的第四个月

写写博客,因为不想写世界史了


这是我在林萃路上学的第四个月,在这里生活的第三个月

我的宿舍小屋已经很像个样子了,买了新的椅子、落地灯、台灯、挂衣架、垃圾桶、扫帚、小推车、镜子,一切都是崭新的,也是按着我喜欢的样子。我每天4点回到宿舍,写5个小时作业,开30度的暖风睡觉,基本没有人烦扰我,窗外来往的普高生有时候会吵嚷几句,权当是增添一点生活气息

208-2023.12.8

我很喜欢探月选校区的眼光,尽管他们应该不是自愿选择的,奥森已经是第四站了。每个校区都有个散步的大园区,旁边还有一所普高坐镇,比塑三更像学校,比延庆和昌平的location更好

奥森的缺点就是没个像样的小卖部,也没咖啡馆,只能在操场乱逛逛,和塑三哪个好实在很难说,毕竟以前连个操场都没有。

原来我在这所学校已经第四个年头了,从连个自己校区都没有的教培机构走到今天,有时候我都想为探月流两滴眼泪;我看到新来的小朋友们感觉很高兴,他们大概不用再担心学校有一天办着办着倒闭了,能安心享受这样走向成熟的社区

Jason和zale越来越少出现在人前了,ignacio和ryan顶替了他们的位置,但我还是记得2020年11月18号那天的搬迁,第一次挤满的小剧场,两个创始小老头说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2021年冬天–SDP合照–塑三校区

我从前的同学们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了,也许我会成为最后几个还记得在昌平住破烂房子的人,再过四年我就22岁了,时间真是很恐怖的存在……但也是推进我成长的那个影子人

这几个月里,或者说这一年里,我的学术水平连上几个大台阶,这其中从睿途到nyu,seminar到world history,他们所有组成了一张密集的网,贯穿着我近12年的求学生涯,绽放在这个萧瑟飘零的冬天

我真的尝到了潜心读书的乐趣,享受学术成就带来的自我认可,这全得感谢我前几年狠狠地玩,把所有事的新鲜感体验了遍。我偶尔会想起创始届的人,想起我刚进学校见到他们的那种震撼,想起给过我的善意,不知道我现在在学弟学妹眼里会不会成为从前那种,令人向往的形象,我猜是有的

我父亲曾说我生活的世界太小,眼界太狭隘,当时我不懂他。我去了纽约之后,我以为自己见了世面了,慢慢可以独挡一面了,可是在读书的时候,看到Islam从前的glory,Christian跨越千年的missionary,还有我从前一向觉得迂腐的buddhism原来和西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时候我才觉得井底之蛙这个词被具象化

2023.12.8–world history poster

我终于终于开始思考上大学的意义,如果注定上不到最顶尖的精英大学,我究竟希望自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去中东上学的可能性,他们的文化是如此的神秘和璀璨,让一贯自傲的西方要强行冠名orientalism与其抗衡。也许20年后chatgpt实体化可以完成所有的工程,那我修一个social science的bachelor degree还有什么意思呢?

坦率的说,这几个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I’m seeking answers in human civilization,这是为什么我这么沉醉于学世界史的原因,从过去投射未来,让时间形成闭环,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我愿意放平心态好好地在林萃路的小屋里做学问,如果说南皋路是青春期的懵懂和热烈,林萃路更像走向成年的温玉,30度的暖风帮我隔绝了过去的伤痛,外界的纷乱,我被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堡垒保护着;所以说到底,能走到今天,还得多谢作者我本人

我是需要生活里不断有刺激的人,这句话是这几年的写实,无止境的冒险是给生命注入能量的好物件,不管是物理上飞到全世界的角落,还是精神上和文化的交融,我都很感激。但是这都是由每天中午的刀小蛮,晚上的鱼籽村,门口作者的宿管老师组成的,我的生活往往没有文字蕴含的那么高远,尽管我是个挺爱装逼的人。南门门口每天帮我找快递的胖叔叔和塑三当年那个胖胖保安特别像,有一天我看着他的背影就觉得很恍惚,其实即便过去多久,爱我的人常在,只是从前我老是嫌它们不够高级,但我又高级到哪里去呢。我只是一个得了低分会生气,受了委屈也会把小脾气发在父母身上,每天早上因为化妆太久迟到的普通人。我是一个不完美,但是享受了很多好资源的女孩子。


说点别的,最近和朋友聊到的,我还是对爱情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对男人保持很难评的态度

如果有的话,我希望爱情降临在春天,因为那时候散步最舒服

我很爱探月,一个很伟大的小学校;我也爱我自己,一个爱张扬的小女孩^-^

我恨annotation

结尾是我恨annotation,我恨line of reasoning,但是我数学考了120/100,经济考了31/31,世界史现在94.4%,太牛逼的浥尘!

Late halloween party

Hi, this time I’m gonna use English to write about the recent halloween event. It’s for practice in daily writing, and sometimes another language can offer a different kind of feeling for things.

It has been called late halloween actually because the party is supposed held at the end of October. However, I’m not sure whether the senior group has some difficulties with it, and they delay the schedule of it. It is still good, even better than previous years. I have to admit that it is very surprised that their work, very impressive. As a super senior at this school, it is really glad to see everyone is energetic,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spirit of Moonshot has been greatly passed.

It recalled my mind of the halloween party in 2020 and 2021. The time with the “original moonshot” was always fantastic in my memories, with love and embracement. Friends, faculties and families were left with generations and generations. I thought it was the punishment from faith, the lesson from the live, and today I finally realize it just the natural circulation of the world.

People indeed, are leaving all the time, but there are always new incentives in my life. I shouldn’t waste my time feeling pity about the past. Instead, it reminds me to focus on the future potential. Since life is changing, it is a great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past experiences, and to know that things I felt were impossible before are really happening, which indicates the high possibilities for diy the life.

I’ve done great makeup, custom, and styling. I have new friend groups. The school has its new and fresh blood to be built. Congratulate myself of come out of the memory trap.

I gradually feel very powerful with myself and with future. The school life is interesting. World history and AP seminar are the two best classes in this school year, and it helps me to know the beauty of academics. Also, I’ve got lots of affection from boys, unsurprisingly. Although it might not be very fit for current popular thoughts, but I have to say it enhances my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of going to school enormously! I’m shining and pretty everyday, not only about my appearance, but also internally.

Winter is coming, but my life is super hot!

To record something practically, I’m recently learning about empires throughout history, and doing my own research about the hijab, which is the veil used by Muslim women. It offers me many new insights to think about patriarc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maintain stability of administration. When I preparing the presentation for ruling Mongol empire, I suddenly realize ruling is such a hard topic. Even though I tried to avoid all kind of risks, and considered multiple aspects including the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There are still factors out of my knowledge base affecting my decisions. For example, I never thought Mongols don’t have written language at first. As a Chinese, that is totally out of my imagination since we have a rich culture began thousands years ago. Also, I didn’t expect that empires are actually not that perfect as them seens to be. They are having low capacity and autonomy, and many problems with the so-called “details” with the whole glory story. Roman, Mongol are the two gave me most shock about the charm of other cultures. As for British empire, I’m not that interested in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owever, it still reminds my the invisible superiority of westerners that I treated it as a natural thing before. Moreover, the successful of British guides me to rethink the China empire. The insulation of China and the negative aspect of Confuciansm are the topic I didn’t realized before. Because in my previous education experience, nobody denied the Confuciansm.

As for the veil, obviously, it is my personal emotional knot, which is the harm of patriarchy. I’ve a bit of tired today, so in short, the discoveries of this task is basically about agai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WEST. It let me think about my academic career. Since I’m gonna go to US for colleg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ulture might be decisive for me, and for the future.

To conclude, life is good, and I’m building my own paths to get closer with dreams.

HALOWEEN-Amber and Andy
party at cafeteria
Amber-Rachel-Sibyl
Pretend working
My new dorm room
At school, with Eva and Shidi
Frisbee competition

emo

我觉得抖音的推送算法真是个很牛逼的东西,每次都能精准的检测到我不高兴的时刻,不断给我推送emo小视频,最后把我搞破防

我在世界史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说all boys that I’ve dated before are shit,这话不是空口无凭,尽管分手了两三年,还要不停的造谣,不停的羞辱我,把我血淋淋受伤的过往拿出来鞭打。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么恨过一个人,无耻卑劣到超乎我想像的下限。

我很久以后才意识到生活原来是无论是非的——

我没干过道德败坏的事,没伤天害理,但是受了这么多冷眼和嘲讽。我被霸凌,被造黄谣,被好朋友背刺,被孤立,被家人精神控制;我学校的人特别喜欢荡妇羞辱我,我明白他们伪善假面下的恶意,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去年离开学校,我心里有很多压抑的仇恨和伤痛,我无法和解,因为我不懂为什么没做错的人承受着莫大的精神煎熬,而始作俑者可以逍遥着,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再在我身上狠狠捅几刀

2020年是我有生之年过的最辛苦的一年,以及之后的每一年,都很辛苦,我为了维持这副华丽的躯壳和精美的生活假象付出太多了。

我真的特别特别累,一旦独自,抑郁情绪就铺天盖地卷席而来。

我没有错,但我的母亲懦弱而不能保护孩子,我的父亲用他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压迫着我,我是意外,是两个不负责任的成年人,是本不被期待降生的,我是女孩,是不被祝福的。这么多年,我靠看人脸色长大,我要安静,乖巧,懂事,符合人们心中东亚女孩最好的样子,是一个没有声音的,美丽的存在。

我的父亲,他要我美丽、风情万种,要成为男性凝视下的完美女孩,又要我和传统的男性角色一样,要杀伐果断,要有能力,要披荆斩棘,所以我就在这种割裂感中长大,十年如一日的讨好和伪装。我的家庭里没有免费的爱,一切都要我自己争取,所以从很小我就开始给他打工了,我饰演好女儿的角色,填补上他成功人设空缺的一角,我要很漂亮,很优秀,要学习他特立独行才能得到一点甜头,我没有自我意志,只为了自己和妈妈能好过一点

妈妈说她这么多年的隐忍都是为了我,我感动的涕泪横流,以小小的身躯心甘情愿的挡在她身前。我现在想想觉得太可笑了,她这样势利,愚蠢,拿着孩子的童真和痛苦作为筹码,进行最低等的博弈。

我不知道一份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我没有等到父母的道歉和补偿就长大了。除了经济,我现在活的完全像个成年人,这本不是我想要的。但是他们没有给我别的选择,因为我是这段狗屎婚姻的祭品,是人性恶意的出口,于是我只能飞得越来越远,维系着薄薄一层的亲情

我还是常常和我的朋友们提到我的父母,以开玩笑和调侃的态度,甚至有时候夸夸他们,但本质上这是我对自己的保护和麻痹,我营造出一副我父母很爱我的样子,自欺欺人似的以为真的存在,我从来没有隐瞒过这些,甚至希望别人知道,从而获得关爱,毕竟怜悯在我眼里也是爱的一种,尽管只有一点点

我在家里得不到爱,就急匆匆的把视野往外放,然后跳进一个又一个其他的陷阱。男性把我视为炫耀的筹码和泄欲的货物,所谓的朋友把我当作社交的话题,说出一串串恶毒的话再加几句假惺惺的道德忏悔

我大吵大闹,滑稽的样子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很难堪,但我只是奢求一点关心和爱,一点认可和赞美。我的自信,我的人格,都是这么多年一点点痛苦的为自己堆砌起来的,人们的嫉妒心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他们最善于动动嘴摧毁别人的光芒

我恨我的初恋前男友,最令人作呕的一个

有时候恨我父母,恨他们对生命的轻率

我也恨我自己,我恨我为什么这么蠢,识人不清,懦弱无能

我是一个卸了妆没有p图就变得很普通的女生,一个经济题写不出来就想哭的傻逼,但是我从没有做过很坏的事,我依然对我的父母很好,有着对恋爱和交新朋友的希望,也没有因为被霸凌过就对学校十分唾弃,我以为我越来约好了,可是过去的事情抓着我不放,我怎么也走不出来,而且对自己越来越严苛

我没法接受镜子里不好看的自己,没法接受我的学术能力就是没有那么好,也没法接受别人对我莫名其妙的恶意,我有时候变得很偏执,然后又很自怨自艾,但是依旧没有人能帮到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病了,但我八点半还得去写ap seminar和经济,因为周五要考试

我一年都没有谈恋爱了,不敢也不能,过去四年唯一开心过的时候是去年夏天和李雨阔在一起的几个月,其实他对我的喜欢也就普普通通,可那对我而言和救命稻草没什么区别,他递给我,又斩断了,把我的尊严扔在臭水沟里发臭

我再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我的所有精神支柱都破碎了,我知道还有更大的世界,可是那有怎样,我没有力气了,我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心愿

重返校园的日子里

【这篇是碎碎念集合】

今天是10月1号了,开学一个月的日子

我是相当感慨的,探月换了校园,和清森完全合并管理,旧时的朋友们也都离开了

现在的东门

在塑三的日子越来越远,珍贵的记忆一点一点的被淡忘,脑海里常常闪过很多人,刚入学在延庆oweek时的老学长团,我开学之初的朋友们,杨文雨,吉嘉和sophia;以及到第二年的302宿舍,还有我最好的朋友卞浩宇

我很想念他们,也深爱过去一年自由肆意的生活,但并不妨碍的拥抱全新的状态。新同学们出乎意料的好相处,课程设置也原来越完善了,包括行政部门,也比前两年的混乱上升了一个维度。或许归根结底还是我心里安定了很多,比以前更看得清自己想要什么。

Eva是个很好的朋友,聪明又有趣,特别感谢她在开学前几天正慌乱时捞了我一把,我们现在的相处日常就是每天在学校一人一杯书亦,被sybill ellie 和wen折磨;这两天正值假期还一起去了三亚,这恰恰也是我们俩特别match的一点,总是很有行动力。

在三亚的合照
我在写历史 迪老师和Eva写bc

新学年的课选的都不简单,算下来要学6门考4门ap。果然英语好了之后选择空间一下打开了太多,老师的质量略有参差,总的来说都不错,尤其是sybill,特别有个人魅力但是很爱给学生上压力。没想到有一天我的人设也要转变为好好学习的宝了,也不知道今年的gpa会不会全线崩盘,毕竟过去一年的学术训练太匮乏了,还需要一些时间回到节奏里

校园生活重新带来了一种秩序感,是我盼望已久的,过去一年虽然洒脱但总是太松懈了,无所事事的日子也不在少数,也许忙碌是生命力的表现,总之我并不反感,况且现在成学姐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研究一下怎么打扮的美美,还挺有成效的,意外又意料之中的收获了一些小宝宝们的好感

可惜我还是只喜欢比我大的,这一点贯穿几年从没变过,然而我这个年龄在现在的高中阶段已经是封顶了,尤其有了gapyear经历的加持,大部分人在我眼里都是小宝宝,不过也好,我爸妈最近老是批判我身上的小大人味太重,在学校里多待待能改改

自从去年夏天分手后越来越对留学男感到无望,更别提我找男朋友的要求多的能写一本书。最近历史学到Hebrew bible的起源,看Abraham’s wife的宫斗纷争,还有伊甸园,深感人类历史对女性无时不刻的规训,以及对自由意志的压制。就像Mary在和Jesus的关系里永远是无私的付出,和油画作品里失去儿子后无尽的眼泪,所有的文明里女性总是如此的无能且哀怨,我不想活成这样,这么些年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意识到父权社会,包括我父亲在内对我各种训诫背后的目的,女性存在的价值要靠对家庭的忠诚、付出和贞洁来证明。更可笑的是这一套理论的相当一部分受众和拥护者都是女性自己

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谈论这些了,因为没有几个人真的切实理解,女权话题成了部分男人开启一段性关系的工具,营造一副富有同理心的人设。然而女性群体自己呢,也深陷雌竞无法自拔,我不像moses和Abraham有做savior的觉悟和决心,我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做独立闪耀的灵魂,但仅仅这么一个目标,就已经是困难重重

Eva还调侃过我有点popular,但我对此态度平平,男性对我外貌的青睐不是对我内在品格的欣赏,我以为我褪去这层皮囊依然是发着光的,事实上太难了,人们天然地认为我是个愚蠢的花瓶,就像祺贵人的人设。我对此心绪复杂,一方面确实证明我这几年对打扮的钻研颇有成效,但这似乎要被曲解为我对他们的取悦

就像我初中同学突然对我在朋友圈发泳装照的阴阳怪气一样,我喜欢自己的身体和面庞,我也愿意分享给朋友们美好的一些瞬间,但无奈所处环境太不一样了,这也是我想念纽约的原因,包容的城市氛围和自由发声的权利

我并不是喜欢无病呻吟的人,我享受过其中红利,所以对代价也尽量坦然受之,只是人总要有发牢骚的时候。这几年对性别和平权话题已经不像从前那么激进,但依然会有些新体悟,这又回到了为什么我不喜欢小宝宝们,因为我自己也是一步一步从叛逆期挣扎上来的,这个阶段就是一年一个样,我不想再分摊一份帮助他人成长的压力,这份苦我在我前男友那已经受的够够的了

所以还是自己开心的过吧,一个人的生活有钱又有时间,无聊了就订票和朋友大半夜跳到三亚的泳池里,我的朋友们四散在全球各地,家人们大都在身边,这些爱对现阶段足够了,以后的事呢,就以后再说

引用一句Hamilton的歌词history has its eyse on you.

前路还长,敬请期待吧

瑞吉的透明大鱼缸
最后一天出太阳了

下期再见^-^

Bye NYU Bye NYC

我今天要离开纽约啦

最后一天里,忙活了几个小时搬家打包的事情,和OEO又meeting了一次,喝了最后一杯machimachi,坐了最后一次地铁,和Tracy一起在NYU bookstore给家人选小礼品,那一刻突然感到无限恍惚,没想到有一天开始带礼物回家的人竟然变成了自己

在纽约的朋友里,我的室友不用提,我们从头捆绑到尾,已经熟透了。Sherry和Jessica也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被牵上了线,慢慢演变成好友。我们一起去波士顿,仨人努力压着声在萨默维尔的小房子里打斗地主,但里屋上网课的Angel还是会时常投诉我们的音量;最好玩的是小angel当时买错了外卖,买成了一条黑色蕾丝小内裤,这份小纪念品后来被我无意中卷在了Jessica的衣服里,也算是给她这个唯一的上海人留个念想吧!

除了亲爱的波士顿组合,还有一群人也是我纽约之行的重要人物,就是我intro to psychology课友们,Addie,Tracy和Cathy。我和Addie Cathy合体出镜最多的地方叫做老妈,NYU附近的一个麻辣香锅,可以说虽然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一直是忠实的考试好伙伴,也一起从学期初的积极认真慢慢摆大烂,靠着gpt4.0度日。Tracy是个小例外,我没想到她竟然已经大一了,我对她最开始的印象一直是那个每次都迟到五分钟的漂亮女生。直到后来我们在小红书上加了微信,靠着我的超级e人特质开始约饭聊天才熟络起来。

后来我 Addie Tracy还有一位新主角Kirk形成了一个新的小组合,这还得归功于一个大家都忘带伞的雨天,总之我把他们统统骗回了我家,做了我来纽约之后最最丰盛的一顿晚餐。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好好提一提我的朋友Kirk,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很晚才熟起来。但有时候Kirk分享给我的经历,和他脑子里的小点子,简直就像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尤其在gapyear这件事上,这份精神共鸣实在是可遇不可求。昨晚告别的时候本来没有很伤心,毕竟过去一年已经对离别这件事适应了很多,但是电梯门关上的那几秒情绪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我来不及再长篇大论,于是说出了我们临别前的最后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我呀!

我和很多人都抱怨过,这一个多月的生活太坎坷,从前面辛辛苦苦安家,适应疯狂的34st,到被教授针对歧视、去波士顿各种折腾、被房东骗被迫搬出conti,每件事都耗费了不少心力和精神健康,可以说比我同期的大部分同学都辛苦多了。不过抛开这些负面的不谈,我也在过程中学到了太多,比如美国公寓的租赁规则,境内游的注意事项之类的

于是这桩桩件件,我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情,这些爱我的朋友们,编织成了这40多天的纽约行。这可能包括随处浓郁的麻味,ktown脏乱破的街道,地铁的闷热,也有豪华的bobst library,热闹的wsq,ac楼下的河边步道。总之呢,这是一个不太连贯,但是幸福的夏日

能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多元的城市里见证它的繁华,其实是我的幸运。纽约大概不会记得我这位过客,但我会永远记得第一天走进46B的澎湃,和离开midtown的惆怅

离别集

距离回国的航班正好还有48小时,现在在bobst library的5层,可能是最后一次享受这把一万块的椅子了,所以我想在博客里留下点什么,给我这四十多天的session写个落幕曲

我有时候是比较容易多愁善感的,这半个月沉浸在要离开的失落中,直到日子越来越逼近,心里反倒平静下来。连着五六天,ac的小公寓都很热闹,每天都有朋友来陪陪我,我们一起做饭,在家里闹腾,跳舞,在码头吹风;我和kirk去了两次nyu的校医院,高级的有点超出我认知范围。虽然我老是嫌弃中城东的位置不够好,但它住着确实很安逸,像是在喧闹城市里独独辟开一个小角落,可惜它马上就不属于我了,因为在纽约的最后一个整天,我要用来给回国的朋友搬家,虽然只是个监工,但似乎也可以料想到是份苦差事

我在最后几天里复燃了购物欲,2nd狠狠消费了几把,淘到了250的mm6毛衣,33的aw衬衫裙,两件9刀的漂亮衣服,至于上一次这么没边的刷卡是什么时候呢?是七月中旬,我在260的diesel sample sale

于是思绪拉回7月,我想到第一天在纽约的无措,在电话里哭诉着,和家人抱怨中城的脏乱差。再追溯回年初,办i20、签证、去出国中心体检,交学费、选课,桩桩件件都是自己摸黑一步步走过来,我忘不了6点多就爬起来去美国大使馆排队,拿到蓝单时候的雀跃,还有在海关总署第一次自己去做体检

7月2号那天,破天荒的,全家都来送我去机场,那一刻仿佛我真的像所有留学生一样,踏上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头的征程。陌生的文化,规则,社会环境还是让前几天变得度日如年,甚至有点不敢出门。许多许多,我在另一篇博客已经提到过,所以在此我要说些不一样的。我其实在纽约感受到了很多爱,往大了说,这个社会文化对我大部分时间是相当友好的,我喜欢每天和conti的胖胖保安打招呼,喜欢uber司机偶尔的热情搭话;往小了说,在nyu summer的同学们对我都很好,大家经常夸我漂亮,我们一起上下学,一起抄作业、考试,在图书馆大聊特聊。我终于跳出了北京常年笼罩住我的阴影,迎接了一个全新的,作为nyu temporal student的身份,肆意的享受生活

我在一个全新的城市扎根生活,其中辛苦远超我原来的想像,nyu的夏校自由度和大学没什么两样,更何况我又不住宿,唯一的11点宵禁都管不到我,但自由也意味着无数的状况和责任,一个人在外没有什么依靠和退路,所以所有我不会的,我害怕,都被迫要学着处理,我又是个很要强的人,不想常常对着外人叫苦,于是继续对外粉饰太平,其实隔三差五就在小卧室里偷偷emo

细说起来,这一个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可能是地铁真的很热,可是上课的教室又很冷,所以我每次只能里面吊带外面毛衣。50兰和machimachi都很好喝,就在continental边上,这么贵我也就认了。我每三天就要去一趟target和hmart,先买小熊软糖、橙汁,再去买美国版老坛酸菜泡面,和做饭的食材。34st地铁站其实在33rd st就能上,这是我上了半个多月课才发现的,当时真觉得自己是个猪脑子。每周二周四来上课,都会先去买一杯星巴克的抹茶拿铁和sausage chedder egg sandwich,我想我回国之后再也不会想去喝星巴克了。psychology的prof每天激情四射,讲课恨不得把教室给掀了,我前面坐了一个蓝衣服中国男,我很烦他。还有什么呢,还有report new york的同学们其实很nice,audrey会夸我的裙子很好看,amen的头发很搞笑。转到photojournalism之后,小大卫对我们也很友善,还有那几个长得特别潦草的本科生,拍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的。

回忆太多太多了,每天都被一万种新事物刺激着神经,我爱这座疯狂的城市,即便这一个月过的几乎比所有人都坎坷;不过无论当时多难,教授的事觉得天要塌了,房子的事以为要流落街头了,这些最终都过去了,我也要离开。

于是我和课友们在图书馆一一告别,和我最爱的nyu starbucks告别,和kimball hall告别,我深知很多人与物大概此生都不会再见,所以很是惆怅,亲爱的夏日结束了,这么悄无声息的,掐断了我drama的,幸福的,纽约之旅。

kirk and amber

真的很讨厌老天的这种玩笑,老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让我遇到特别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在kirk身上看到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对我来说是相当震撼的,他保留了teen的天真烂漫,又具备相当强悍的能力和思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迅速熟络的原因,大家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

尤其当他给我讲他的家庭故事的时候,我简直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我会经历的生活。破碎的家庭,顽强的个人,飘零而精彩的路途,我太开心能遇到这么理解我的朋友,精神上的共鸣真是需要运气,我们交流的顺畅程度真的只有过去和刘雨梵在一块的时候可以媲美了

真的很为他感到开心,为我们这种untraditional students感到欣慰,总能在固化的社会模式下撕开一份自己的天地。

特别感谢他给我介绍了GS,还帮我写了和OEO argue的邮件,我终于感觉和朋友的交往是一种交互关系,而不是单向付出;我在这边的室友和别的一些朋友实在太让人心累,短暂的精神休息实在太太宝贵

也许我们的生命线只会重叠这么一两周的时间,想想确实有点可惜,但我很高兴我欣赏的人,和我自己,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这一切至少证明,我在世上还是有很多同类,很多继续热爱世界的动力,谢谢亲爱的纽约,给我带来这么多惊喜

我们一起在图书馆长谈,在downstein刷他的mp然后从雨天狼狈逃回ac,去ktown吃韩餐,从hmart买菜回来一起研究做饭,希望这些幸福的时刻可以在记忆里储存久一点,都是我自由灵魂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