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近代留德学生有什么特点?

德国留学生的定位就像一个互联网公司里的程序员,他们并不是最出风头的那群人,但肯定是一个企业里不可或缺的基础力量。
大部分留德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解风情的理工男”。当时德国的陆军和工程技术是领先于全世界的,所以德国留学生们40%学习陆军、医学,50%投身于机械、化学。他们的专业都指向一件事——就是为中国强化科技、军事力量。
但是,德国文学也是一大瑰宝,为什么留学生不学文呢?事实上,由于德国物价低,留德学生大都家境普通,甚至还有国内的家庭要供养。他们过去的阶层和条件是具有限制性的,可能根本接触不到艺术、诗歌,所以技术类的铁饭碗就变成了首选。这也是为什么留德学生大都极为勤勉刻苦,学成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既要对的起理想也要对得起家庭。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淦昌,他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在德国苦读4年,最终归国研究出核武器。
“献身科学,走救国的道路”王淦昌的这句话,大概是所有留德学生的愿景吧。

A DAY IN MOONSHOT

How do you understand “IP” in moonshot academy?

What is it mean?

When I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the first word I want to say is TEAM.

———————————

我们常说ip项目、项目、项目,然而这学期的项目是我极“痛恨”的,只因我是被胁迫参与。我讨厌这个英语ip,凭什么英语不好就要被这样“优待”?

这是我们倡导的爱与自由吗?

还好这种情绪并没有裹挟我太久,

自我认知报告-完整版

Amber Shen

Self- awareness

2021年5月18日

思维

        在我第一次读到“脆弱的高自尊”时,心里应该是挺难受的,我感觉几乎是看见了从前的缩影,甚至是现在的。大概在今年之前我都不是个特别自信的人,原因是自从我上了初中后,就一直在被别人碾压、碾压、压…… 这导致我甚至都不敢尝试什么事情了,因为成绩不如别人、爱好不如别人,甚至到外貌、魅力。我在初中的第一年发现我原来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幻想中的天选之子。长久之后我也甚至再也不愿意去做那些我从前擅长的事情了,因为总觉得技不如人。但后来想想我觉得因为我过于重视别人的看法了,我的自信、自尊都在被环境影响,我记得知乎上有一句话说如何对抗僵固思维,就是调整看待问题、错误的思维方式。这种所谓的自卑其实源于环境的压力,从而衍生出我自己的各种情绪与焦虑。所以当我脱离公立学校的氛围,来到探月后,能感受到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这种僵固思维就会慢慢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自信的我自己~(这一段改了一点点细节)

       所以根据以前种种,我觉得当僵固思维困住我的时候,我如果自己暂时走不出来,可以尝试一下求助别人,一些适当的激励,甚至逼我一把走出舒适圈。同时一定要把自信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不能过于的依赖别人的眼光

        应该思维可能更体现在我小时候的自我中心上。比如当我发现只要我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就会凑成一堆问问我有没有事。常常会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心理其实在成长中会逐渐减弱,毕竟真实的生活总会告诉你:你只是世界里一个小人儿,然后慢慢接受这种心理落差感。应该思维其实到现在依然会有很多,就比如我从公立学校到探月,我总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更加“尊重一点”,对于老师要有敬称等等,但是当我来到探月后之后发现大部分人和老师都是比较朋友化的关系,我觉得这就给我非常大的思考,老师是否真的要被放在那么那么的位置?而通过这个问题看到更多的是什么?这种思维被打破也会随之出现成长性思维

        绝对化思维其实在我身上很少出现,于我而言,大部分时候还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所以绝对化思维并不是一个特别会困扰我的东西,少数几次出现还是因为人本身在一种较痛苦的状态下。比如说家庭危机、情感危机等等。当我自己状态尤为混乱的时候,思维就会非常“非黑即白”。所以对自己挺大的一个反思就是在情绪低谷的时候不要对很多事情下定论,不理智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接触简单轻松的事情。

情绪

1)情绪剖析

对于我来说,依恋这方面我一直走在一条边线上,我的焦虑感其实是将将过了安全型的线,离矛盾型非常近。

事实上我觉得这种依恋类型和我的状态和成长大有联系,这个依恋类型的结果更像是我当时状态,可看待问题时的一种状况反映。并不能特别探测到本质的一些部分,所以我只有60%-70%参考这个测试题。在我对我十几年的认知中,我其实一直处于安全型依恋。在我4岁之前,我的父母在儿童教育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形成了非常好的家教和小朋友热爱生活的内心。

到了14岁慢慢有一点小小的叛逆,社交和恋情,当然还有父母的婚姻关系和换成寄宿学校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突然从一个被簇拥着的小姑娘,莫名变成了一个人要立住,这种转变的突兀让我一段时间感觉情绪崩溃。但我的优点也在于自我迭代成长的能力非常强,我是个很要强的小孩,所以我还是能把自己的状态调到均值,避免大幅度地波动。所以从去年的紊乱回到安全我并不觉得惊讶,这至少证明我在调整这方面还是有成功一点的

2)安全型的我

说到帮助别人,我感觉差不多能滔滔不绝讲一天,因为我在探月的朋友群体基本没有一个属于安全型。我感觉对于依恋类型这种事更多还是看自己对于生活的体会,旁人的劝告和说教常常会起反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陪伴鼓励和支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安全、可依赖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其他型依恋地小朋友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他哭的时候你可以抱抱他说,“没关系呀,还有我呢”。而不是和他一起哭然后互相比惨,更不是这时候一本正经的说“你怎么这么笨,明明可以xxxxx的!”

大部分的时候对于非安全型的他们,陪伴和温暖是最能让他人感知到被爱的。

3)关于控制感

我个人认为我还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这源于我内心没有安定感,感觉周围的环境没有办法给予我一个强有力的帮助,所以我就希望这种决定权抓在自己手里,对于我的生活有预判和稳定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要对我的零花钱有规划,可以控制自己的花销而不出现月光族的现象。除了对自己的,在关系上我这种控制欲也比较明显,虽然相较于之前好很多。但我依然希望我的朋友/伴侣/家人,可以按照我可接受范围内去行事,让我对我的生活和身边的人有基本的拥有感和可预判,不然我就觉得会非常难受非常累。

再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一位患有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的朋友。最开始我还觉得我的力量足够去温暖她,实则不然。我根本无法控制、判断 、预知她的行为,这个女孩子前一秒可以跟我大笑后一秒就要去割腕。这样的局面就让我感受到非常的失控,所以我可能就会选择离开他。

但其实我的控制感是在一个适中局面,我需要的是大家在我可接受的大范围内行事,也就是不要触碰原则,而不会刻意的要求自己或他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也是跟我最近的成长和经历有关吧,真正意识到不能以自己去衡量别人,以及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怎么调整过来的

价值观

Love  free  kind

这是我价值观中名列前茅的几个词,其实我本来也以为capable是最重要的,有能力才是生存的本钱。但是后来又觉得,灵魂里存在的东西也许是更重要的,能力、成就,都是应了那所谓的“身外之物”。即便人性难抗,但是爱与善依然是极重要的,这就像无神论者的信念一样,也是能让自己幸福指数提高的重点。爱是对自己和对万物的,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能让大家都快乐,让我自己满足、幸福,尽管我现在写不出什么特别多的深意,但爱是一种无法匹敌的精神力量,是人心理架构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层,有了它一个人是很难从内心崩塌的。而自由更是人的必需品,也许从广义上来讲我依然被囚禁在地球这个小星球上,但是在我的认知世界中,没有人与事能完全的束缚我,自由多意味着能有选择,以及做想做的事,这是我作为一个生命的一部分初衷。我选择这样的几个词跟我的家庭和经历有直接联系,就像我上文说的,在我生命前15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被保护的极好的,所以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想发现美和快乐是生活的最大意义。

再往后就是一些更实在的东西,比如有能力呀、成就、爱情、活力等等。除了capable这部分,其他大部分还是围绕着爱、善、自由。成功对我还是蛮重要的,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好强, 也不希望浪费了从小很好的资源,在我的价值观中人总要有些实际的目标和信念,这样能更清楚的活着,那么我想拥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可以成为我一生的大理想。

在我的生活中其实这三个词是贯穿的。比如说love和kind,平时生活里对于别人就是能帮一点 就帮一点,比如说朱璐璐,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人的状态也很混乱,心里很空,我就希望能把我自己的能量送给她一点,所以我们会经常待在一块聊天,我也会讲讲我的各种事,还是希望这种自然的善意能温暖到更多人。而且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意识不到,是比较自然的一个过程,但我确实觉得散发这些快乐的东西本身也是幸福的。

像自由这种事,基本就是我从小我父母就跟我讲的,这个观念的形成我父母占的比重至少90%,但是它也确实在我的价值观里根深蒂固。比如我选择来探月,其实就是我渴望自由的一个行动。那样压抑和单一的生活不是我热爱的,我希望我是永远不被束缚可以追求自我的。所以我来到探月,然后尝试各种事情,穿各种样式的衣服……我觉得通过自由我才能真正去发现这种“love”,并且找到我所爱的事物。自由这个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不管是物理上的,比如我中午一定要出学校散散步;还是精神上的,我期待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兴趣

兴趣这个点我其实还没抓稳,这方面amber同志是个挺跳脱的人,我一度极其坚定的要学服装设计,长大些后又觉得要学社科,心理、商管才是真爱。这几个月又回到了服装设计,满脑子都是服装、珠宝、面料、打版裁剪……我对自己的预期就是不受限制,一切我想学的都可以尝试,可能在我人生的前半段,至少是30岁之前会主要选择一个发展。不过我不希望把自己的路走的越来越窄,也许把这一项技能做好了就能支持我再学5个技能。而且兴趣这事儿的走向本身也是个迷,我对自己目前的要求是想到就去做,不要想学设计但是只会口嗨,不做任何的研究和探索。

慢慢来吧,至少还有3年呢,别在15岁就把自己束缚住了!

优势

第一次测出来优势的时候我还挺惊诧的,成就类的优势竟然占了一多半,剩下的就是关于社交了,发现自己还挺“单一”的。有一天认真想了想发现就是有迹可循的,不管是长期公立学校氛围的熏陶,还是自己本身的也信,做成功一件事,做到最强一直都是我特别追求的一件事。我本身在擅长的方面还是蛮喜欢竞争的一个人,成功对我来说是外部的认可以及我自信的来源,我觉得这很大程度是件不错的事情,但可能还是要想一想怎么把控好度,我不希望自己陷入这种成就即一切的怪圈,这样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包括以后在现实世界中也容易迷失方向。也许内心丰盈要再做的好些,才能不容易动摇。成就这事儿的占比也许也要再减少些,给自己多一些“活路”

其次就是关乎人际方面的,关系得分较高是我早能预料到的,社交在我内心中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从小对不同亲密关系的珍视让我很难不重视他人的评价。由重要的人,现在逐渐演变成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取悦会紧随其后,我的家庭氛围从小都是挺紧张的,我总是要在大人的评价中走下来,察言观色在潜意识中成为了必备技能,当我发现懂事和听话能避免冲突,我就会不断覆盖自己的心声而说些别人喜欢的话。在很长的时间中我是意识不到的,后来我突然发现我很难说不,不管亲近与否,我觉得一定要倾尽全力去帮助和满足别人,这样他们才会喜欢我。

虽然是有些好处的,比如能很好的化解或者消除冲突,能跟很多人都建立良好关系,看起来永远不会孤独,可是时尚,常常会活在挣扎里。因为总觉得要套个壳子生活,要让大家都喜欢,我本以为来了探月之后好多了,没成想还是有这么多余留的。或许应该控制一下关系和取悦的占比,我觉得社交现在不能耗掉我太多的心力,不然节奏时常会被打乱,人就很晕,没有方向感了。

这两天正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感觉更多还是一种心态调整和重心转换,比如之前我会觉得友情爱情绝对是大于标化考试,现在则不然,这种过渡可能还需要多一些时间吧。平衡线很难找准,比如这次的测试成就占比就太高了,跟我的综合水平来看稍稍有点失衡,所以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以不打乱节奏为前提慢慢的进行调整,尽量不让自己“偏离均值”

注:【标红的是新写/改正的】

Whooo Am I

Who am I?

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都觉得⼼⾥有⼀股奇异的感觉迸发。他不断的在提醒我,我的思想,需要认识⾃我了。 事实上,很⻓⼀段时间⾥,我都极其回避这样的问题,因为我⾥ 深知,我是回答不了 的。然⽽有些事总是躲不过的,当我来到探⽉这个全新的环境,我 的思维在不断的打破重组,这个时候回过头来,当我必须再去⾯对 这个问题时,我感受到极⼤的恐慌。这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感,我 也看不懂我⾃⼰,我甚⾄分不清这具身体,以及我现在思考得出的每⼀个结果是否来源于我的⾃由意志。

 我最喜欢的⼀部美剧叫做⻄部世界,我在很多场景下都提到过 这部⽚⼦。有⼀集⼥主的爸爸艾伯纳⻄出现了程序错误,于是第⼆天这个⻆⾊就被替换成了另⼀个机器⼈,但在其他机器⼈的眼⾥, 它依然是艾伯纳⻄,依然是⻄部⼩镇上的⼀个农场主,没有任何变 化。这引起了我极⼤的恐慌,试想⼀下,如果有⼀天我也出现了问 题,别⼈找来⼀个2号Amber,她可以做任何我做的事,继续和我 的朋友们⼀起玩,和我的⽗⺟⽣活,和我的男朋友谈恋爱 ,甚⾄ 跟我能做出⼀样的 决策,那她不就是我吗,那我是什么?

 后来我想,其实我本质上就是⼀团虚⽆,但是他可以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It’s like I’m nothing but I can be everything. 就像我上⽂讲 的,当科技发展到⼀定程度上,我的⾏为甚⾄思想都是可以被取 代和重新建造的,这时我都 谈不上存在⼆字。世界并不是鸡汤所 说的,每个 ⼈都是独⼀⽆⼆的,也许我们 都活在系统⺟体创造的世界。

所以 其实是没有“我”的,我可能连意识形态都没有,完全就是 “空”,⽽我这个字只是这团虚⽆的代号。这也很可能是因为⽬前 的 知识限制,我是不怎么相信⽬前的⼈类拥有⾃由意志的。如果 没有这个⾃由重要条件,我们的⼀切身份、⾏为、性格都是被赋予 的,那么这么就谈不上独⽴的⼈格思维,⽽是⼀串代码,⼀个指 令。那么我其实连存在都算不上,毕竟既然连⾃由都没有,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于是谁,其实就涉及到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可以成为⼀个⼈类, 可以成为探⽉⻔⼜的⼀株植物,或许还是物理课上的⼀⻚ppt。总归 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我可以成为我被赋予的认知中的⼀切。就像我 的艺术装置一样,裸露的模特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在被各种人、事 物、环境不断的包裹、影响、修改。 我是谁这三个字是⽆法被界定的,正因如此,他也永远⽆法被解 答。⼤抵可以成为探索和⾃我迭代的指引灯。

毕竟成长路上迷茫是难 免的,我感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记得你并不是那些身份,并不 是那最重要的,这些所谓的压力也会变得“虚无”。让自己能尽量保 持清醒,不会被身份,以及赋予身份的这些人所太过影响。我希望自 己能始终坚守一些本心,即便 我还不知道这种 本心是什么,但是明白 自己其实是渺小的,在自己的认知里是自由的,甚至是没有的,算是 一种程度上的提醒。 这种虚无也能更好的帮助自己迭代更新,因为这种“无”其实是 没有边界感的,你可以永远放肆,永远发展,成为各种样子,让自 己一直在路上,不会出现那些防御型思维了,因为没有什么太需要 防御的了。 

虽然理论是这样,但我依然喜爱和接纳我的身份,毕竟还是社会动 物,所以我希望能跟自己的身份们好好相处,我也希望他们能塑造一 个对于现在社会有正向影响的生命。

fashion show

纸,又是什么味道呢?也许是脆弱和撕裂吧,又或许谁都不知道,对吗?

那衣服呢?到底是什么,是遮羞布吗,还是妆点的东西…….

honestly,在我被要求用纸做一件衣服的时候,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我不喜欢这么脆的东西,也许跟我的个人风格呀有关联吧,我想要的是强、有力量的那些东西,而不是这些轻轻一撕就会断裂的东西

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做一条裙子,这也主要因为组内基本都是女孩子,这种柔美的东西看起来比较符合“纸”的气质。同时,我们想做一个有着少女灵动俏皮感的裙子,这也很符合我们当下这个年龄的自然状态。

当时我看到别的小组正在裁纸,才发现原来一片纸可以剪这么大。突然就来了灵感,想尝试只用一张纸去做这条裙子,也就是做一片式的抹胸式裙,于是在大家初步的灵感沟通中就选定了大致这种版型的裙子⬇️

然后我们就开始裁剪,第一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因为我们发现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不单单是会被撕开,特别容易皱、翘边儿。后来我们跟老师沟通了一下,发现一片式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难度太大,可以通过几片纸的结合,最终呈现出来一片式的效果

于是我们又开始努力,把上下身分开做,上身先做前面的装饰,然后在把上下拼起来,去观察哪一部分可以改善。

展前一晚的上身图

由于纸实在是太经不起折腾,所以我们的裙子都是一次性的,只能现场把大片的纸粘上,所以最终的效果虽然稍微有点不符合初步设计,但我们都觉得还不错啦~

以下是成品:

旧旧就新

服装设计终于来啦!我好激动

这次的topic是旧衣服改造,我本来就拿了一件之前的小短袖,没想到墨文买了一堆各种各样的材料,非常给力

所以我就想着要不再做件新的小衣服?

结果不太尽人意的是布料稍微有点儿不够,所以短袖的计划就变成了一个小吊带

正面

背面

上身图敬请期待吧,沈同志还没来得及好好换好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