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报告-完整版

Amber Shen

Self- awareness

2021年5月18日

思维

        在我第一次读到“脆弱的高自尊”时,心里应该是挺难受的,我感觉几乎是看见了从前的缩影,甚至是现在的。大概在今年之前我都不是个特别自信的人,原因是自从我上了初中后,就一直在被别人碾压、碾压、压…… 这导致我甚至都不敢尝试什么事情了,因为成绩不如别人、爱好不如别人,甚至到外貌、魅力。我在初中的第一年发现我原来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幻想中的天选之子。长久之后我也甚至再也不愿意去做那些我从前擅长的事情了,因为总觉得技不如人。但后来想想我觉得因为我过于重视别人的看法了,我的自信、自尊都在被环境影响,我记得知乎上有一句话说如何对抗僵固思维,就是调整看待问题、错误的思维方式。这种所谓的自卑其实源于环境的压力,从而衍生出我自己的各种情绪与焦虑。所以当我脱离公立学校的氛围,来到探月后,能感受到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这种僵固思维就会慢慢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自信的我自己~(这一段改了一点点细节)

       所以根据以前种种,我觉得当僵固思维困住我的时候,我如果自己暂时走不出来,可以尝试一下求助别人,一些适当的激励,甚至逼我一把走出舒适圈。同时一定要把自信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不能过于的依赖别人的眼光

        应该思维可能更体现在我小时候的自我中心上。比如当我发现只要我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就会凑成一堆问问我有没有事。常常会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心理其实在成长中会逐渐减弱,毕竟真实的生活总会告诉你:你只是世界里一个小人儿,然后慢慢接受这种心理落差感。应该思维其实到现在依然会有很多,就比如我从公立学校到探月,我总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更加“尊重一点”,对于老师要有敬称等等,但是当我来到探月后之后发现大部分人和老师都是比较朋友化的关系,我觉得这就给我非常大的思考,老师是否真的要被放在那么那么的位置?而通过这个问题看到更多的是什么?这种思维被打破也会随之出现成长性思维

        绝对化思维其实在我身上很少出现,于我而言,大部分时候还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所以绝对化思维并不是一个特别会困扰我的东西,少数几次出现还是因为人本身在一种较痛苦的状态下。比如说家庭危机、情感危机等等。当我自己状态尤为混乱的时候,思维就会非常“非黑即白”。所以对自己挺大的一个反思就是在情绪低谷的时候不要对很多事情下定论,不理智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接触简单轻松的事情。

情绪

1)情绪剖析

对于我来说,依恋这方面我一直走在一条边线上,我的焦虑感其实是将将过了安全型的线,离矛盾型非常近。

事实上我觉得这种依恋类型和我的状态和成长大有联系,这个依恋类型的结果更像是我当时状态,可看待问题时的一种状况反映。并不能特别探测到本质的一些部分,所以我只有60%-70%参考这个测试题。在我对我十几年的认知中,我其实一直处于安全型依恋。在我4岁之前,我的父母在儿童教育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形成了非常好的家教和小朋友热爱生活的内心。

到了14岁慢慢有一点小小的叛逆,社交和恋情,当然还有父母的婚姻关系和换成寄宿学校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突然从一个被簇拥着的小姑娘,莫名变成了一个人要立住,这种转变的突兀让我一段时间感觉情绪崩溃。但我的优点也在于自我迭代成长的能力非常强,我是个很要强的小孩,所以我还是能把自己的状态调到均值,避免大幅度地波动。所以从去年的紊乱回到安全我并不觉得惊讶,这至少证明我在调整这方面还是有成功一点的

2)安全型的我

说到帮助别人,我感觉差不多能滔滔不绝讲一天,因为我在探月的朋友群体基本没有一个属于安全型。我感觉对于依恋类型这种事更多还是看自己对于生活的体会,旁人的劝告和说教常常会起反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陪伴鼓励和支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安全、可依赖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其他型依恋地小朋友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他哭的时候你可以抱抱他说,“没关系呀,还有我呢”。而不是和他一起哭然后互相比惨,更不是这时候一本正经的说“你怎么这么笨,明明可以xxxxx的!”

大部分的时候对于非安全型的他们,陪伴和温暖是最能让他人感知到被爱的。

3)关于控制感

我个人认为我还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这源于我内心没有安定感,感觉周围的环境没有办法给予我一个强有力的帮助,所以我就希望这种决定权抓在自己手里,对于我的生活有预判和稳定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要对我的零花钱有规划,可以控制自己的花销而不出现月光族的现象。除了对自己的,在关系上我这种控制欲也比较明显,虽然相较于之前好很多。但我依然希望我的朋友/伴侣/家人,可以按照我可接受范围内去行事,让我对我的生活和身边的人有基本的拥有感和可预判,不然我就觉得会非常难受非常累。

再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一位患有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的朋友。最开始我还觉得我的力量足够去温暖她,实则不然。我根本无法控制、判断 、预知她的行为,这个女孩子前一秒可以跟我大笑后一秒就要去割腕。这样的局面就让我感受到非常的失控,所以我可能就会选择离开他。

但其实我的控制感是在一个适中局面,我需要的是大家在我可接受的大范围内行事,也就是不要触碰原则,而不会刻意的要求自己或他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也是跟我最近的成长和经历有关吧,真正意识到不能以自己去衡量别人,以及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怎么调整过来的

价值观

Love  free  kind

这是我价值观中名列前茅的几个词,其实我本来也以为capable是最重要的,有能力才是生存的本钱。但是后来又觉得,灵魂里存在的东西也许是更重要的,能力、成就,都是应了那所谓的“身外之物”。即便人性难抗,但是爱与善依然是极重要的,这就像无神论者的信念一样,也是能让自己幸福指数提高的重点。爱是对自己和对万物的,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能让大家都快乐,让我自己满足、幸福,尽管我现在写不出什么特别多的深意,但爱是一种无法匹敌的精神力量,是人心理架构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层,有了它一个人是很难从内心崩塌的。而自由更是人的必需品,也许从广义上来讲我依然被囚禁在地球这个小星球上,但是在我的认知世界中,没有人与事能完全的束缚我,自由多意味着能有选择,以及做想做的事,这是我作为一个生命的一部分初衷。我选择这样的几个词跟我的家庭和经历有直接联系,就像我上文说的,在我生命前15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被保护的极好的,所以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想发现美和快乐是生活的最大意义。

再往后就是一些更实在的东西,比如有能力呀、成就、爱情、活力等等。除了capable这部分,其他大部分还是围绕着爱、善、自由。成功对我还是蛮重要的,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好强, 也不希望浪费了从小很好的资源,在我的价值观中人总要有些实际的目标和信念,这样能更清楚的活着,那么我想拥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可以成为我一生的大理想。

在我的生活中其实这三个词是贯穿的。比如说love和kind,平时生活里对于别人就是能帮一点 就帮一点,比如说朱璐璐,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人的状态也很混乱,心里很空,我就希望能把我自己的能量送给她一点,所以我们会经常待在一块聊天,我也会讲讲我的各种事,还是希望这种自然的善意能温暖到更多人。而且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意识不到,是比较自然的一个过程,但我确实觉得散发这些快乐的东西本身也是幸福的。

像自由这种事,基本就是我从小我父母就跟我讲的,这个观念的形成我父母占的比重至少90%,但是它也确实在我的价值观里根深蒂固。比如我选择来探月,其实就是我渴望自由的一个行动。那样压抑和单一的生活不是我热爱的,我希望我是永远不被束缚可以追求自我的。所以我来到探月,然后尝试各种事情,穿各种样式的衣服……我觉得通过自由我才能真正去发现这种“love”,并且找到我所爱的事物。自由这个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不管是物理上的,比如我中午一定要出学校散散步;还是精神上的,我期待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兴趣

兴趣这个点我其实还没抓稳,这方面amber同志是个挺跳脱的人,我一度极其坚定的要学服装设计,长大些后又觉得要学社科,心理、商管才是真爱。这几个月又回到了服装设计,满脑子都是服装、珠宝、面料、打版裁剪……我对自己的预期就是不受限制,一切我想学的都可以尝试,可能在我人生的前半段,至少是30岁之前会主要选择一个发展。不过我不希望把自己的路走的越来越窄,也许把这一项技能做好了就能支持我再学5个技能。而且兴趣这事儿的走向本身也是个迷,我对自己目前的要求是想到就去做,不要想学设计但是只会口嗨,不做任何的研究和探索。

慢慢来吧,至少还有3年呢,别在15岁就把自己束缚住了!

优势

第一次测出来优势的时候我还挺惊诧的,成就类的优势竟然占了一多半,剩下的就是关于社交了,发现自己还挺“单一”的。有一天认真想了想发现就是有迹可循的,不管是长期公立学校氛围的熏陶,还是自己本身的也信,做成功一件事,做到最强一直都是我特别追求的一件事。我本身在擅长的方面还是蛮喜欢竞争的一个人,成功对我来说是外部的认可以及我自信的来源,我觉得这很大程度是件不错的事情,但可能还是要想一想怎么把控好度,我不希望自己陷入这种成就即一切的怪圈,这样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包括以后在现实世界中也容易迷失方向。也许内心丰盈要再做的好些,才能不容易动摇。成就这事儿的占比也许也要再减少些,给自己多一些“活路”

其次就是关乎人际方面的,关系得分较高是我早能预料到的,社交在我内心中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从小对不同亲密关系的珍视让我很难不重视他人的评价。由重要的人,现在逐渐演变成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取悦会紧随其后,我的家庭氛围从小都是挺紧张的,我总是要在大人的评价中走下来,察言观色在潜意识中成为了必备技能,当我发现懂事和听话能避免冲突,我就会不断覆盖自己的心声而说些别人喜欢的话。在很长的时间中我是意识不到的,后来我突然发现我很难说不,不管亲近与否,我觉得一定要倾尽全力去帮助和满足别人,这样他们才会喜欢我。

虽然是有些好处的,比如能很好的化解或者消除冲突,能跟很多人都建立良好关系,看起来永远不会孤独,可是时尚,常常会活在挣扎里。因为总觉得要套个壳子生活,要让大家都喜欢,我本以为来了探月之后好多了,没成想还是有这么多余留的。或许应该控制一下关系和取悦的占比,我觉得社交现在不能耗掉我太多的心力,不然节奏时常会被打乱,人就很晕,没有方向感了。

这两天正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感觉更多还是一种心态调整和重心转换,比如之前我会觉得友情爱情绝对是大于标化考试,现在则不然,这种过渡可能还需要多一些时间吧。平衡线很难找准,比如这次的测试成就占比就太高了,跟我的综合水平来看稍稍有点失衡,所以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以不打乱节奏为前提慢慢的进行调整,尽量不让自己“偏离均值”

注:【标红的是新写/改正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